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出國“搶襪子”倒逼民族品牌“搶位子”

  • 發佈時間:2015-08-20 09:29:4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出國“搶襪子”倒逼

  民族品牌“搶位子”

  □ 汪昌蓮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製造國與出口國,纖維加工量佔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衣被天下”的中國紡織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一些國人跑到國外“搶襪子”。究竟是心態問題,還是“中國製造”真的技不如人?為什麼紡織大國還有那麼多産品想不出也做不了?

  (據《人民日報》)

  不得不承認,一些國人跑到國外“搶襪子”,首先是消費心態出現了偏差,存在崇洋媚外心理,總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再者,“中國製造”在許多方面,確實技不如人。比如,我國雖然堪稱“衣被天下”,但缺少紡織品品牌産品,導致一些消費者捨近求遠,去國外“搶襪子”,令我國襪業“蒙羞”。

  然而,除了技不如人,“中國製造”也熱衷於山寨洋品牌。毫不誇張地説,中國既是“製造大國”,更是“山寨大國”,幾乎任何一種洋品牌,在中國都能夠找到以假亂真的山寨貨。事實上,“中國製造”不缺少內涵,也不缺少標準,缺少的是發現,是標新立異的“中國製造”,是自主創新的“中國創造”。問題是,山寨洋品牌,表明企業對文化創意缺少應有的敬畏,對智慧財産權缺乏應有的尊崇,這非但不利於中國民族品牌的進步,反而損害了“中國製造”國際形象。

  若想遏制“出國搶襪子”現象,首先應正確引導消費,培育積極健康的消費文化。國人消費,不單是取決於年齡和收入,還取決於“消費心理”。國人消費的根基,在於消費文化,而不單是産品本身。在中國,更多的消費品是用於禮儀和社交,其最大的市場消費力就來自於社交心理,這恰恰也讓很多人在境外購物和境內購物有著不同的消費心理。因此,要引導國內消費者,摒棄“消費洋品牌就是時尚”的狹隘消費觀。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出國“搶貨”的行為倒逼民族品牌“搶位子”。換言之,打造民族品牌,是遏制消費外流的根本之策。中國作為世界“製造大國”,缺少自己的民族品牌,令人尷尬。而我國作為製造大國,卻成為全球消費外流第一大國,這種反差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國産品牌的奇缺也正是消費外流的癥結所在。因此,要傾力打造民族品牌,逐步實現“製造大國”向“品牌大國”的質變,增強國産品牌的吸引力與公信力,讓國人“近水樓臺先得月”,不再捨近求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