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步調一致説“龜兔”

  • 發佈時間:2015-08-04 09:32:2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車轱轆話

  □ 林 鳴

  在今天的道路上,“龜兔賽跑”並不是童話劇。我們經常見到這樣一幕——不寬的路面上,前頭一輛車子慢吞吞地開,尾隨的車輛排成長龍。如果正值上下班高峰,估計很多司機的路怒症都會發作。“你有病啊”算是一句相當客氣的問候語。交警和眾司機將這種現象叫做“龜速行駛”——很明顯,這是歧視的口吻。

  可能有的司機感到委屈:為了安全日開慢車有錯嗎?不是説“十快九齣事”嗎?也是,早上開車上班時,家人都要囑咐“慢著點兒”,很少有説“開快點兒啊”。這幾乎成了一句全球通用的囑咐語。不過,雖説開慢車發生事故的幾率小,但一定要正確理解才行。“慢點兒開”是相對開快車來説的,而不是沒理由的“龜速”駕駛。專家稱,這裡有兩種情況要分清楚。如果在沒有最低限速要求的前提下,此行為並不算違規;即使後車表示很難受很憋屈,也不能衝上去和龜速車去“講道理”。但從道義上講,前方沒有任何情況,旁邊的車都已60公里或80公里時速刷刷地開,您卻來一個40公里時速巡航,的確是不合時宜的。如果是在有最低限速的道路上用低於最低限速的車速行駛,就屬於違規行為。此行為如造成事故或者被現場處罰,還會遭到扣分罰款的處理。

  常跑高速的司機都有體會——在高速路上,一輛低速行駛或靜止不動的“死車”是很危險的。因為在高速行駛時,它們和運動的車輛沒啥區別,可是等到了跟前才發現,就可能造成巨大災難——這個“速度差”是能殺人的。相反,如果大家用差異不大的車速行駛,發生事故幾率和事故造成的嚴重性都要小得多。所以説,既然明白開車是個“集體行動”,那麼跟上“大部隊”的步伐會無疑會更安全些。比如在歐美國家,車的保有量不少,車速也不慢,但發生事故的數量卻少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絕大多數司機“心有靈犀”,該快的時候快,該慢的時候慢。在美國開過車的人,大概都聽説過“跟著車流走”這句話,比如在美國的限速為每小時75英里的道路上,你會發現很多車的時速都超過75英里,但大家都用這個速度行駛,彼此之間的速度差很小;如果此時你只開55英里的話,還有可能被警察攔下來教育一番。理由有點兒可笑,居然是“拖慢車流速度”。

  認真分析一下:習慣開慢車的朋友當中,主要以新手為主。他們剛出駕校門,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對駕車要領一絲不茍。但是,由於經驗不足,他們看不準路況,跟不好距離。當車速慢下來,聽到後面司機按喇叭,心裏就更慌了。沒關係,您可以先選擇僻靜的道路多加練習,等心裏有底兒了再正常出行。一般來説,這個“磨合期”不會很長。

  新司機不可怕,走神兒的司機才可怕。為什麼?此類司機仗著藝高膽大,往往心不在焉,或是和乘客閒聊、打手機,或是四處張望找路。為了您和乘客的安全日,請您摒棄上述陋習,專注駕駛。至於“騎驢”找路,就更不可取了。您最好出發前背好路書,或者帶上一個GPS。

  現在問題來了:我們應該如何界定“龜速車”?剛才説過,假如路上沒有最低限速標誌牌的話,其實並不好界定。但是,我們可以測定自己是不是一輛“龜速車”——當自我感覺正常行駛時,發現身邊的車不停地超越,同時後面時而有晃大燈和喇叭的催促,這時候即可得知,八成是自己開得太慢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