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讓行走多一個高尚的理由

  • 發佈時間:2015-08-03 09:35:3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餘閒篇

  □ 余 方

  “益行家”倡導的一個公益活動最近在朋友圈流行,這個由“騰訊公益”與“微信運動”合作推出的運動公益平臺可以把微信用戶每天的運動步數(一萬步以上)兌換為愛心捐款,由參與活動的企業捐出投入公益項目。“讓每天的行走多一個理由”、“鍛鍊也可以做公益”的口號的確打動人心,走走路就能做公益,這樣的舉手之勞沒有理由不參與,所以這一活動推出以來反響相當不錯,每天都能看到朋友們曬的捐獻記錄,即便能力不強的老余上周也先後讓沃爾瑪和多樂士捐了錢。

  “日行一萬步,健康做公益”看起來是比較典型的“網際網路思維”産物,雖然如今“網際網路思維”這詞已經快被人説噁心了,爭議也很多,有人極力推崇,奉為“革命性思維”,也有人表示質疑,説它是偽命題,還有人指出它的種種反向破壞力。至於“網際網路思維”到底是什麼,其實本人也有點説不太清楚,各家有各家的解讀,但那個有關“網際網路思維”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形象比喻卻廣為人知,那麼,“日行一萬步,健康做公益”活動由騰訊搭平臺、微信用戶捐步數、企業出善款,完全符合以上邏輯,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項目是運用“網際網路思維”發動最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的正面例子。

  雖説“網際網路思維”的定義尚未達成人人都認可的共識,但在網際網路時代,由於資訊的生成方式、傳播方式、傳遞速度、傳播效能都與以往完全不同,即便“網際網路思維”僅僅是戰術層面的,也會對産品設計、品牌推廣、商業模式、競爭形態提出顛覆性的要求,相對更低的成本、程式更加簡化、自助體驗和互動性更強,這些特徵似乎比較符合網際網路的氣質。在“日行一萬步,健康做公益”的案例中,貧困山區孩子能吃上雞蛋+牛奶,微信用戶不但鍛鍊了身體還有了更高尚的目標,捐款企業樹立了更好的品牌形象還節省了廣告費,騰訊既賺了人氣積累了數據,還贏了好口碑,活動門檻低,易於參與,線上線下聯動體驗良好,帶動效果顯著,可持續。總之是個設計很成功的項目,如果能進一步加強透明度,隨時公佈活動進程、捐款數據等,形象分還會看漲。

  從根本上説,有關“網際網路思維”是否存在的爭論其實沒有太大意義,無論愛與不愛,網際網路已經在這裡,已經以及正在改變人類社會的生存生産方式,加速了各個領域的進化過程,在這個基本事實下,所有企業實際上都是網際網路企業,所有的品牌都是網際網路品牌,品牌推廣中的以用戶為中心並不算是網際網路思維,這也是傳統思維的內容,而快捷的聚合效應、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可延展的品牌影響力似乎更像是核心要素。對網際網路公益品牌也是如此,公眾參與度,廣泛交互性、社會影響力、可持續能力是衡量成功與否的重要選項。對於“企業做公益往往都帶有行銷目的”的質疑,老余認為,如果目標是善的,有行銷目的又有何不可?如果把做公益都變成捨己為人,那肯定是不可持續的。“日行一萬步,健康做公益”的所有參與者都是受益者,也就是説大家的行為都是利己的,但同時也是利他的,最終的局面是多贏,還有比人人皆大歡喜更好的結果嗎?

  反對“網際網路思維”的人有一點説對了,網際網路思維類似于一種創新強迫症,一旦走起來了就停不下來,就跟健走上癮一個感覺。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成為一種習慣,當健康生活方式與公益事業相輔相隨,其聚合起來的公眾力量必然是驚人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