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A貨存在的市場邏輯

  • 發佈時間:2015-07-20 09:32:4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一位作家這樣寫道:“‘去南韓可以掃化粧品,去日本可以搶電器,那來中國可以掃些什麼呢?’我饒有興致地問兩位在米蘭的朋友。雖然在這之前,我腦海裏已經閃過幾個可能會出現的詞,比如茶葉、瓷器。但當‘A貨’這兩個字冷不丁又醒目地第一時間飄到對話方塊時,我是又翻白眼又想笑,這種笑帶著‘還能不能好好聊天了’的意味。”

  中國被人當成A貨集散地,肯定會讓好多國人像這位作家一樣,感覺不能跟外國人好好聊天了,民族自尊心強一些的人甚至內心是崩潰的。其實,也沒必要這樣脆弱。畢竟,A貨這東西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而基於“存在即合理”的世俗説法,分析其存在的市場邏輯,或許還可以發現某些正價值的因素呢。

  在遮住商標的兩件商品連業內行家都分辨不出品質差別的情況下,你買貴的還是便宜的?答案顯而易見。把這種選擇作為一個前提,A貨就有了市場存在的空間。事實上,雖説人多少都有些虛榮,有錢有時也會任性,但更多的人在花錢上還是比較理性的。既然周潤發常擠地鐵,莎朗斯通不願意多給小費,陳喬恩買鞋就算打折也只買一雙,那麼范冰冰、李冰冰被目擊身穿疑似A貨服裝,也就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

  顯然,需求決定生産,需求也決定A貨。問題只在於,這種市場需求是否具有合理性。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什麼是A貨。由於A貨是非正規品,市場存在也多是非正規的,所以其定義也就比較亂。但總體上,普遍認同的説法是“A貨就是精倣産品”。一個“倣”字,就給其“非正規”的出身定了性,而一個“精”字又在其灰色出身上涂上了一層亮色,賦予其價值。當然,正因為是倣,A貨同正品相比,儘管外觀、材質完全相同,但在做工和品質上還是有一些細微區別的。而倣,也決定了A貨與正品的兩個最大區別:價格很低和無官方品牌授權。基於此,有人將A貨定義為:未經過官方品牌授權而進入一手市場直接流通和交易的貨品以及其他的全部假冒倣真類的貨品。

  就像“存在即合理”並不提供“存在即合法”的對應邏輯一樣,A貨的非正規性,即“未經官方品牌授權”,也決定了其市場身份的不合法性。而當身份糾結的A貨遇到各種糾結大量存在的中國市場,其不合法的部分會被弱化甚至被遮掩,而“合理”的部分則會被放大,成為一些人賺錢的機會。當“機會”缺乏控制而氾濫,中國成為“A貨集散地”,就是分分鐘的事。要知道,做A貨不同於做一般的假冒貨。能倣好正品的A貨工廠,在業內公認實力強,它們購買機器、裝生産線、買原廠原料、雇高水準的技工,投入相當大。有人描述稱:南方有的A貨工廠,“廠區大到需要開車半小時才能走完”,足見A貨行業的龐大與暴利。

  A貨在中國存在由來已久,消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然A貨的身份糾結與市場法律法規不健全存在一定的邏輯關聯,那麼要去除這種非正規亦即非法存在,就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堵住其生存發展的空間。當然,A貨生産經營者技術水準很高這一點必須予以肯定,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引導它們創立自己的品牌,以此佔領市場,並與曾經的模倣者進行抗衡。

  對於消費者而言,要求他們改變虛榮心都支援正品而不買A貨,恐怕並不現實。可行的辦法是,讓那些正品在價格上實現真正的親民。正品們大概一時半會兒不會放下身段,但政府方面可以通過“放下”稅收,讓國際大牌産品的價格與國際接軌。正如有論者所説:“如果到了人們不必等到打折季飛到香港瘋狂採購,也不必費盡週折請國外的朋友在巴黎老拂爺百貨門口排隊時,A貨自然會退出歷史舞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