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理論上一定會塌”令人質疑

  • 發佈時間:2015-06-24 10:32:1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理論上一定會塌”

  令人質疑

  □ 張玉勝

  6月19日淩晨,粵贛高速公路河源境內匝道橋梁坍塌,4輛貨車掉落,當場造成1人死亡4人受傷。事故發生後,趕到現場的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敖道朝解釋稱:“初步判斷橋梁垮塌的原因是4輛超載貨車緊湊運作,4輛貨車的載重加上車身自重約有100噸,嚴重超過了橋梁載重的設計上限,從理論上説一定會引起橋梁坍塌。”(6月21日《南方都市報》)

  端午節發生橋梁坍塌、車毀人亡的重大交通災難,令人痛惜不已。查明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責任、認真汲取教訓,自在情理之中。然而,作為粵贛高速公路投資與管理業主方的廣東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事件真相尚未真正查清之前,就以“理論上説一定會引起橋梁坍塌”的技術性解釋,先入為主地將橋梁坍塌歸咎於由車輛超載引發的不堪負重,其“卸責”之意令人質疑。

  誠然,工程建設品質的確需要有一個理論上的風險評估和壽命設計,但鋻於工程品質事關百姓的生活保障和生命安全,這種“紙上談兵”的理論預期,必須是建立在科學嚴謹、分析透徹、論證充分的基礎之上,甚至需要“留有餘地”的保障系數,這就要求設計者在謀劃和決策時,盡力窮盡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可能性”風險,並在實踐操作中力避風險的發生幾率和將其降至最低。

  反觀粵贛高速公路河源境內這座匝道橋梁,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竟然在投入使用不到10年就遭遇垮塌。面對如此不堪一擊的橋梁品質,對橋梁負有經營、管理和維護職責的業主方,究竟在設計當初考量了多少車輛通行的現實因素,又為規避安全風險、確保百年壽命採取了怎樣的監管措施?一句“理論上”的垮塌推理,如何能平息質疑、回應民眾和輕易卸責?

  按照這位總工程師描述的最大“安全”運作模式,匝道橋的設計貨載是“汽車—超20級”,即橋體上有一台55噸的車行駛,同時前後10~15米可以分別有兩輛20噸載重的車行駛。但這種“理論上”的承重預期,究竟有何實踐性依據和操作性保障?

  不爭的事實是,作為緊鄰收費站進出口的匝道橋梁,遭遇車多擁堵、多輛貨車持續通行的情況並非只存在於推斷中的“巧合”,而是帶有一種“必然性”的出行模式甚至會成為某種常態。尤其是在超載難以根絕的現實國情下,坍塌“臨界點”應當在設計者的當初考量視野而不只是事後解釋。

  既然工程設計的有具有科學性的風險預期,建設者就應當事先將其告知使用者,並在實際管理時力避“臨界點”狀況發生,無論是立足於治超、治堵、還是治橋,確保交通安全都是不能停留在“理論上”的分析,而必須將其不打折扣地付諸實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