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合理組織生産要素

  • 發佈時間:2015-06-03 09:34:4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合理組織

  生産要素

  □ 陳 卓

  按精益生産方式的要求,生産現場管理必須合理地組織現場的各種生産要素,做到人流、物流運轉有序,資訊流及時準確,使生産現場始終處於正常、有序、可控的狀態。具體地講,就是生産上精心組織,管理上精雕細刻,工藝上精益求精,成本上精打細算,操作上精耕細作,精神上精誠團結。

  生産上精心組織。本著精簡、合理、優化、高效的原則,核定生産現場崗位的定員定編。實行崗位優化組合、人員競爭上崗,把人力消耗和人工成本降到最低點。加強對生産現場的規範管理,優化生産現場,對不利於生産的有效運作、影響生産現場整體形象的現場問題,比如臟亂差和跑冒滴漏現象,下大力氣治理整改,為安全、穩定、有效生産創造良好的現場環境。

  管理上精雕細刻。按照精益生産方式的要求,企業現場管理的目標是達到“八個零”,即合理定置物品,工作需用時尋找時間為零;合理佈局生産現場,物流走向損耗為零;合理安排生産,産品浪費及庫存積壓為零;嚴格工藝紀律和工藝操作規程,操作失誤和産品品質不合格為零;加強現場巡檢和設備維護保養,裝置跑冒滴漏現象為零;準確及時填寫各種現場原始記錄,規範現場各類資訊標識,資訊顯示、傳遞誤差現象為零;嚴格安全生産規程和安全生産責任制,安全隱患、事故為零;不斷提高現場人員的職業素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風氣,現場人員不良行為為零。

  工藝上精益求精。一切為了用戶,一切滿足用戶,始終是企業的生産經營宗旨。鋻於目前用戶對産品的工藝要求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挑剔,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用戶需要,企業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優化生産工藝方案,不斷改進産品工藝配方,增強産品的競爭能力。

  成本上精打細算。生産現場的成本管理,主要是以班組經濟核算為主。現場成本核算內容包括生産成果和生産消耗兩個方面,具體經濟指標有産量、品質、設備利用率、原材料、動力、能耗、工時利用、安全生産指標等。目前,企業現場生産成本核算大多數是採取“三比、兩找、一落實”的方法。“三比”即本班組本期實際同計劃指標(或承包指標)、定額相比,本期實際同上期完成情況比,本期實際情況同兄弟班組相比;“兩找”就是找原因,找經驗教訓;“一落實”就是把改進的有關工作措施逐一落實到現場人員和各個崗位上,並做到“千斤重擔眾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

  操作上精耕細作。上崗操作人員必須持有上崗合格證,熟練掌握本崗位的生産特點及工藝、設備和物料狀況,學徒、學員等無證人員必須有專人監護,嚴禁獨立上崗。操作人員不但要熟悉本崗位工藝流程、工藝原理、技術指標,對崗位所管轄設備,也要做到“四懂三會”,即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

  精神上精誠團結。堅持以人為本,把行為科學和企業文化原理運用到生産現場管理中,以現場團隊精神為核心,做到精誠合作、精誠團結,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批優秀現場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