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5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企業走出去要有“留學生”心態

  • 發佈時間:2015-05-26 09:34:30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觀察家

  □ 胡立彪

  中汽協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汽車企業出口6.16萬輛,比上月下降11.8%,比上年同期下降21.5%,該月降幅是今年以來的月度最大降幅。其中俄羅斯市場表現最差,4月中國各品牌同比下跌近70%。雖然這只是一時的表現,但足以顯露中國汽車品牌國際化的艱辛。而汽車出口的現狀,也足以窺見整個中國製造走出去的任重道遠。

  實際上,憑藉著價格優勢,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曾一度表現良好,到2012年時達到66.12萬輛。應該説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成也低價,敗也低價。這些品牌的産品並沒因出口就變得更好,産品廉價而可靠性差的問題也從國內出口到國外,再加上惡性的價格競爭,中國品牌在國內銷量連跌的問題也出現在國際市場上。如今在這些國家,中國汽車品牌形象難言令人滿意,在國內廉價、入門的品牌形象也同樣印在外國人心裏。

  有位企業負責人在被問起中國企業應該如何實施走出去戰略時,這樣回答:“走出去都是有風險的,我們一定要慎重。首先要搞清楚企業走出去的目的是什麼,根據不同的地域採取不同的辦法。但拿出去的産品一定要是好産品,它不能有損中國製造的形象。”必須承認,這麼多年確有不少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並沒有拿出多少好産品,當然也就無法為中國製造形象加分了。

  在經濟新常態下,面對愈發嚴峻的出口形勢,我們的企業必須進行深刻反省。如果説以前我國許多外向型企業大都是以低價拼打,把有錢賺當作唯一目的,是邋遢的外出“打工仔”,那麼經過多年海外市場歷練之後,如今他們應該開始高度重視産品品質,並劃出一條“不損中國製造形象”的底線,而內外兼修的同時,在心態上也應轉化為出國深造的“留學生”。

  當然,做“留學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不容回避的一個事實是,國際市場紛爭糾葛,中國製造的整體外部環境並不樂觀。由於種種原因,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産品尚無法達成理性而統一的認知。過去數年中,發生在寵物飼料、牙膏、玩具等個別産品領域、個別企業身上的個案品質事件,都被放大後“統一”到“中國製造”這個與國家形象相關的泛指詞語上,使海外消費者對整個中國産品産生信任危機,中國製造的國際處境因此陷於被動。

  剔除那些涉及政治、貿易、外交、文化等諸多參與進來的複雜因素,中國製造的不利遭際,也有自身品質問題的羈絆。前文提到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産品廉價而可靠性差等問題,也使得國內民眾開始深刻檢討此類中國産品的現實處境。也就是説,中國製造面臨的品質追問,是來自國內和國外兩個方向的,而“好産品”與“好形象”的邏輯對應,也應該是內外普適的。與傳言日本企業“把最好産品留給國內,次好産品賣給美國,三流産品推向中國”這種廣受詬病的做法不同,我國一些企業反其道而行之,習慣“産品外銷遵循競優策略,內銷遵循競次策略”,這種內外有別的思路也特不招人待見。其不良後果之一,便是對中國製造抹黑。要知道,國內外兩個市場向來是互通的、一體的,在如今的資訊時代,內銷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必然在外銷市場引起軒然大波。歷數近些年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都是先在國內市場引爆,然後涉及港澳進而在國際市場上産生惡劣影響,最終損害中國製造的整體形象。

  因此,舍得資金投入不斷提高生産水準,提升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為中國製造加油,這是我們要下功夫的一個方面;而加大國內市場的品質監管力度,不讓假冒偽劣産品及惡性品質事件出現,以免又讓中國製造“漏油”,這是更需要下功夫的一個方面。根源上講,維繫中國製造在國際上的聲譽,辦法還應該回到國內市場找。這不是花錢投放一兩個廣告可以解決的,也不是集中力量塑造少數幾個企業品牌能夠扭轉的,它需要企業和政府從基礎的工作抓起,從夯實中國製造的産業根基做起。

  現在企業既然已經開始走出去,就要保持“留學生”心態好好向國外優秀企業學習,向國際市場取經。學來了真本事,還怕賺不來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