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藍天考核”路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5-21 09:36:2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吳學安

  績效考核提高生態環保考核分值,開展環境保護責任審計,對因工作不力導致目標責任狀未完成、因決策不當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人1年內不予提拔使用……瀋陽市“藍天行動”條條是硬招。近日,瀋陽市22個市直委、辦、局及13個區縣市政府主要領導與市長簽下“藍天行動”目標責任狀。瀋陽市的“藍天行動”指標細化而明確:到2017年,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40天,比2014年增加49天。細顆粒物濃度下降15%,全國排名從後十名上升到中游水準。讓百姓切身感受到環境品質的改善。

  (經濟日報2015年5月5日)

  早在2011年10月1日起,按照《西安市環境空氣品質管理考核暫行辦法》規定,西安市環保局根據各區縣、開發區轄區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子站監測數據,每月統計出二級以上優良天數,與上年同期相比,每減少一天罰繳20萬元,每增加一天獎勵20萬元。該市環保局負責對獎懲金進行核定、核算,該市財政局負責獎懲金的收繳和管理。獎勵資金將從該市本級年度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中列支,罰繳資金納入該市本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中統籌使用。

  我們知道,環境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破壞了環境,就等於破壞了我們生存的條件。因此人們在追求發展的同時,也要考慮環境所承受的壓力,決不能以污染和破壞環境,犧牲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為代價,而去謀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現在,一些省市推行“藍天考核”,依據城市空氣品質指數,按日考核,超標處罰地方政府,罰繳資金將全部用於藍天工程治理大氣的做法,旨在保護青山綠水,為老百姓營造一個潔凈的天空,無疑能夠提高市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現在,談到“環境污染”,往往讓市民是“談虎色變”。近年來,環境污染的案例層出不窮,讓人心有餘悸。尤其是藍天不藍,已經成了許多城市的夢魘。把“藍天數量”納入環保考評,讓行政權力保持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並對保護環境做出切實有效的努力,無疑可視為是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一個新的舉措,考核“藍天數量”,在天空越變越灰、空氣越變越濁的當下,一些省市對各所轄地區“藍天數量”進行考核,不僅是必要而且是必須。

  毋庸諱言,以經濟獎懲為手段督促各地注重環保,改善空氣品質,“藍天考核”的方式可謂有獨到之處,但要想這種考核能持之以恒,富有成效,仍不可言高。一方面,所謂的“藍天”標準,便是一道難以解答的問題。跟頭上的藍天相比,一個市縣不過巴掌大的地方,想精確監測一個市縣的“藍天數量”,著實不是一件易事。現在,不少地方把定義為“空氣品質優劣”的權力交給了環保部門。既然環保部門有定性空氣品質是否合格的權力,並實際行使獎罰權,這個權力保持足夠的獨立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藍天考核”方面的各個環節如何引導市民群眾的監督和公眾的參與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空氣品質充其量只是環境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他如水質情況、固體垃圾、噪音污染等,同樣與人們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在事關空氣品質的“藍天數量”指標上,政府能動輒拿出罰繳上千萬元的“大手筆”,那麼,在事關環境品質狀況的其他方面,理應同樣要拿出一整套獎罰分明、行之有效的具體辦法。不然的話,就有可能步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也就是説,保護環境,放眼“藍天白雲”固然重要,而腳踏“實地”,關注“周圍”,同樣不可忽視。

  生態環境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如果任由環境污染問題持續下去,勢必將影響人類的生存。因此,必須高度重視環保問題,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可以説,如果不對單位、企業、及公民個人進行環保教育,提升環保意識,假若僅把希望寄託在“藍天數量”的核定,獎優罰劣的“經濟”制裁上,看似可感可覺效果也不錯的“藍天數量”監測,有可能成為地方保護主義者施展“聰明”的舞臺,從而掩蓋諸多影響空氣品質的問題。因此,各級政府在創新環保考核機制方面,應該充分發動群眾、集思廣益,切實走出一條加強節能減排,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把青山、綠水、藍天早日還給人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