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實施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機制 治污"優等生"獲生態紅包

  • 發佈時間:2015-02-17 08: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金虎 薛 梅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不久,山東省公佈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制度運作一年的“成績單”,曾是環保“劣等生”的聊城市,去年成了治污“優等生”,全年獲省級獎補“生態紅包”2403萬元,居山東17個地級市之首。

  2014年2月,山東省出臺《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生態補償暫行辦法》,這是在全國率先出臺的基於空氣品質改善的生態補償機制。在《辦法》中,山東把省內空氣品質的主要污染物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季度平均濃度同比變化情況作為考核指標,監測數據全部來自於由第三方獨立運營並由多方監督、比對的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對空氣品質同比改善的市,由省級給予補償;對空氣品質同比惡化的市,由市級向省級補償,一季度一兌現並公開。據記者測算,根據該《辦法》,1微克/立方米的污染物均值相當於20萬元。

  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告訴記者,生態補償是各地市“自我約束”。一個地市空氣品質同比改善,對全省空氣品質的改善作出了貢獻,省級財政就對其進行獎補;反之,就會收到省級財政的“罰單”,這體現了“誰保護、誰受益;誰污染、誰付費”的原則。

  據山東省環保廳副廳長董秀娟介紹,《辦法》實施1年來,充分發揮了公共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調動了各市大氣污染治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對推動山東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前,各市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主要依靠相關法律法規。《辦法》建立了環境空氣品質惡化城市向改善城市進行補償的橫向機制,去年,省級共向17地市補償資金2.13億元,各地市共向省級補償資金413.5萬元。“去年,各地市空氣品質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只有個別市在第2季度出現了空氣品質的反彈,從全年總體結果看,生態補償制度強化了改善空氣品質主體責任意識,達到了預期效果。各市也借鑒省裏的做法,建立了針對縣(市、區)的考核補償機制。”董秀娟説。

  那麼,各地市獲得的“生態紅包”都去哪兒了?記者從濟南市環保局了解到,去年第1季度該市獲得的638萬元的生態補償金,主要用於公益類供熱單位的脫硫脫硝及除塵設備的升級改造。第2、3季度的獎金合併發放到濟南市各區,由區級財政支配,用於各區的環境污染治理。

  “當然,多數地方政府看重的並不是‘紅包’,而是其在全省的排名。相較以往的治霾路徑,生態補償辦法一方面讓環境空氣品質改善幅度較大的市保障了群眾的身體健康,贏得了老百姓的好評,提升了政府形象,在全省17個地市排名靠前;另一方面,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的城市可以從省級財政拿到生態補償資金,減少了本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本,減輕了財政壓力。”

  與此同時,山東改善大氣品質的治本之策持續發力,調整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步伐明顯加快。去年,“外電入魯”3條新通道全部獲批並已開工建設;淘汰煉鐵産能130萬噸、煉鋼産能60萬噸;部分行業按照2020年排放限值實施提標改造,煤電機組治理和水泥企業脫硝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2013-2015年目標任務;截至去年年底,共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109.6萬輛,完成國家下達年度目標任務的256%;全省普查出的7377萬平方米裸露土地中,已累計綠化6958萬平方米。(經濟日報記者 王金虎 通訊員 薛 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