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顏值”真有值

  • 發佈時間:2015-05-14 09:39:3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顏值”

  真有值

  □ 余 方

  “顏值”一詞的流行度應該是相當高的,連老餘年近八旬的老爸老媽都知道這詞的意思。因“顏值”而衍生的“顏控”、“顏值爆表”、“顏值社交”以至“顏值經濟”等網路新詞或片語不斷涌現,加上之前早已深入人心的“高帥富”、“白富美”,共同構成“看臉世界”的語境。連收藏家馬未都先生前些天在優酷馬鈴薯一個脫口秀節目裏都提到“顏值”問題,認為“顏值”對行業來講或許有一定的重要性,比如説相聲的一般都長得不好看,顏值高的説不了相聲。他還説作家蘇童年輕時候就是“最小鮮肉”,稱“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就覺得這男孩怎麼長得這麼漂亮,讓我這樣的人都‘動’了一下心”。

  馬先生談“顏值”這段跟説相聲似的,很有喜感,看來也是“外貌協會”的資深成員。其實,從個體感受看,很多人都發現自己身邊的以貌取人者不在少數,這種傾向在年輕群體中尤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在2014年通過手機騰訊網和民意中國網對13694名網友進行過一項線上調查,受訪者中,00後佔9.9%,90後佔40.7%,80後佔30.9%,70後佔10.9%。結果顯示,68.8%的受訪者覺得自己身邊的“顏控”很多,51.9%的受訪者覺得“非常多”,同時有33.8%的受訪者坦言,自己就屬於“顏控”。以貌取人的現象如此普遍,以至有人哀嘆“對這個看臉的世界絕望了”。很多哲人先賢都告訴我們”美麗紮根于內心深處”、“在意外表的人是膚淺的”,西塞羅甚至説“抵制外表”。但很多研究證明,美貌的確是一種財富。也就是説,“顏值”真的有“值”,而且是有統計數據支援的。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證明,一個人的外表吸引力在第一印象中是比人格、能力等更重要的因素,具有高吸引力面孔的個體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更聰明、更外向、社交能力強、更可信等等,女性的外表吸引力越大,男性就越喜歡她,並願意跟她繼續約會,男性的外表吸引力也有同樣的效果。

  美貌不僅能令人愉悅,還代表健康。英國《每日郵報》去年報道説,一項最新研究表明,相貌和得病的幾率有很大關係。外貌美麗的人不太會得耳鳴、氣喘、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長相被評定越好的人,越不容易患上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無論是膽固醇亦或抑鬱症。這些人自身也感到更加健康,工作時間更長,一生中也更少被診斷出生理或心理上出了問題。對於相貌與經濟之間的對應關係,德克薩斯大學的一位經濟學教授研究了幾十年,他的結論是:漂亮的外貌不僅能增加吸引異性的魅力,還能讓你輕鬆賺錢,擁有更好的就業前景。他還用上了預估數據,在人的一生這個時間長度上,普通工作者如果相貌高於平均水準,他們的收入比別人高3或4個百分點,大概在23萬美元左右;漂亮的和一般的收入差距在14萬美元,長得醜的和一般的收入差距在9萬美元。這是真的嗎?馬雲怎麼想?還是別太當真了。但是,不管相貌與財富關係的研究是否足夠嚴肅,但以上談及的種種現象指出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在消費時代,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商業化的,美是一種稀缺商品,它也是可交易的,可以作為消費符號或可出售的商品。很多商業電影的票房完全靠幾位主演的“顏值”支撐,各類消費品都聘請顏值高的明星、模特代言,人們願意為了美麗支付額外的費,沒有天生麗質,也可以通過精心修飾、運動健身而得到更好的外表,收拾利落、穿戴得體,不再是虛榮的表現,更像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顏值”雖有值,但如果對於外表的注重到了極端的程度,就是病了,得治。對顏值的過度消費也的確會帶來麻煩,有評論家批評一些國産青春片只剩下“顏值”,就差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形容了。再比如整形熱,與幾十年前比,儘管人們在化粧品和整容方面的消費投入越來越多,但對自己外貌不滿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對此也許可以這樣解釋,沒有整過容的人會繼續相信伊索説的“我們應該更注重心靈,而不是外表”,但整過容的人則很難否認或低估外表吸引力在個人生活中産生的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