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如何消除“不安全感”

  • 發佈時間:2015-04-03 09:36:22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如何消除

  “不安全感”

  □胡立彪

  一場由馬桶蓋引發的關於國人海外掃貨現象的討論一直在發酵。只要有新發生的相關事件,就有人拿來當作論據説事。比如,質檢總局日前發佈法定檢驗商品目錄以外的進出口商品抽檢結果,其中進口商品不合格檢出率高達35.2%。這個數據立即被力挺中國製造的一方作為反駁材料:外國貨也不見得都是那麼好。

  雖然通過拉低對手縮短差距也算是一種戰術,但這畢竟沒有在事實上提高自己,有些“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悲壯。當然,更多的人還是願意尋找中國製造強于國外的地方,説起來底氣較足。比如,以高鐵為代表的軌道交通、通信技術和設備、智慧手機、水電火電核電、高性能電腦等這些中國製造表現突出的領域,常被羅列出來,比壓他國。

  即使如此,似乎仍難説服那些不看好中國製造的人,因為後者也能輕易羅列出更多的反例。而最大的無奈卻在於,所有的説服工作對於那些掃貨者而言幾乎都是無用功,他們大都毫不理會,該怎麼掃還怎麼掃。有些國內遊客到國外轉了一圈,卻掃回了不少“Made in China”的貨,這事曾經被當作笑話,但幹這種“傻事”的人卻不覺得有什麼可笑,在他們看來,即使是在中國製造的,作為出口産品,其品質也比國內市場銷售的更有保障。

  有這種心態的人並非少數,而這種心態並非一個簡單的“崇洋媚外”可以概括解釋。“國外的月亮就是圓”,問題不在月亮,而在看月亮的人及其看月亮時的心情。一些人更願意接受外國産品,即使這些産品貴很多,而事實上品質並不比國貨強甚至不如國貨,他們也心甘情願地掏錢,支撐這種非理性選擇的更深層的原因,是對國內市場環境的整體不信任,在信任危機之下産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

  基於信任的安全感往往是理性而強大的,而一旦信任被破壞,內心被不安全感佔據,它就會變得極其脆弱,而且會非常不理性。這種狀況下,説理就顯得蒼白無力了。三聚氰胺事件過去已有7個年頭,但國人對國産奶粉的信心仍未建立。大批中國遊客到海外購買奶粉,被外媒稱為“白色淘金熱”,至今仍在持續。事實上,經過政府大力治理和市場殘酷淘洗,國內乳製品市場已經規範多了,國內企業生産的乳製品也相當不錯,品質上與進口産品幾無差別,但消費者似乎還是不買賬,任政府相關部門和協會組織怎樣宣傳力推,銷售就是火不起來。就像人一時犯錯需要花很長時間來彌補一樣,有評論認為,國産奶粉“醜陋的名聲”,估計要花幾代人的時間來修復。而整個中國製造的聲譽重建,恐怕就更是一件浩大的歷史工程了。

  中國政府現在提出“中國製造2025”規劃,弱化了以往規劃中“五年”的時間限制,更注重中長期規劃,從某種意義上也印證了民眾市場信心建立的長期性。當然,“中國製造2025”提出中國製造向中高端轉型,完成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的飛躍,既是一種美好理想,實質上也是使中國製造脫離當下低質低價困境的必然選擇。

  國人海外掃貨體現了他們的“不安全感”,反映了中國製造存在諸多短板,但這也同時表明國人現在已經具有了強大的掃貨能力。國人的消費需求層次在提升,消費意願在增強,還像以前那樣只提供他們低層次的産品顯然已經不行了。從産業發展規律來看,國人國外掃貨反映的是中國製造整體生産滯後於需求,而當下國人消費需求提升,卻是中國製造未來發展十分有利的條件。

  還是那句話:需求決定生産。中國製造並不是沒有能力生産出好的産品,而是缺少生産好産品的強大動力。現在市場對好産品的需求正在增強,就看中國企業能不能轉變思想,對自己進行改造升級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