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湖北首創馬鈴薯深溝高壟全覆膜技術

  • 發佈時間:2015-04-03 09:36:23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曹傳鐸 宋軍傑 張齊君 記者張 華)“2014年5月24日,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組織7位專家在湖北省隨州市唐縣鎮萬畝馬鈴薯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進行現場測産驗收,結果每畝(0.066公頃)平均單産超4451公斤,高的甚至突破萬斤。至此,該基地已連續3年創湖北省馬鈴薯單産新紀錄,高出全國平均單産3~4倍。”近日,湖北省隨州市質監局局長魏保高興地對記者説。

  隨州市唐縣鎮位於鄂西北崗地,處於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全鎮共有27個行政村,9.8萬人口,耕地面積8466.6公頃,農業基礎雄厚,素有“隨州糧倉”之稱。傳統以種植水稻、小麥為主。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調整種植業結構,引進馬鈴薯生産。2011年4月,唐縣鎮被湖北省質監局列為全省第二批農業標準化示範鄉鎮。

  “在3年的示範建設期間,我們積極組織隨縣馬鈴薯專業技術協會等承建單位,建基地、制標準、抓培訓,先後制定了《隨州春馬鈴薯標準化生産技術規程》《馬鈴薯病害識別及防治技術》等種植標準10余項。並按照‘6個標準化’(品種供應、肥水管理、技術培訓、病蟲防治、機械收穫、訂單收購)的要求,講給農民聽,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逐步將唐縣鎮馬鈴薯種植帶入標準化軌道,馬鈴薯産量逐年遞增。2011年畝産3520公斤,2012年達到3593公斤,2013年畝産量達到4451公斤,比示範前的2600公斤,分別增長了35.%、38%、71%。”魏保介紹説,為把馬鈴薯産業做大做強,隨縣馬鈴薯專業技術協會依託華中農業大學、省農業廳、市縣農技推廣中心等單位的技術力量,結合隨州氣候環境特點、馬鈴薯種植生長條件以及當地農民在生産過程中形成的成熟做法和經驗,圍繞馬鈴薯的“栽培方式、品種篩選、肥料配方、化學調控、病蟲防治”等方面,開展了“馬鈴薯新品種區域、農藥、生物菌肥、大棚生産、種薯繁育及貯藏”等10余項40多次試驗示範工作,因地制宜研製出《早熟馬鈴薯深溝高壟全覆膜栽培技術規程》(以下簡稱《規程》)。2014年,《規程》被正式批准為湖北省地方標準。

  據隨縣馬鈴薯專業技術協會會長、高級農藝師劉克文介紹,深溝高壟全覆膜栽培技術具有防寒、增溫、節水、防漬、抗病、早熟及顯著增産的效果。解決了鄂北丘陵平原地區春馬鈴薯種植“冬季低溫乾旱、春季陰雨漬害”的關健技術問題,促進了馬鈴薯由山區向丘陵平原地區延伸,擴大了春馬鈴薯種植區域。目前,核心示範鄉鎮唐縣鎮馬鈴薯生産已呈規模化、板塊化發展,種植面積迅速擴大到3400公頃。2012年4月,農業部在隨州召開南方春馬鈴薯“深溝高壟全覆膜技術”現場推廣會。該項技術在隨州連續大面積推廣4年,累計推廣面積2.4萬公頃,為薯農增收4億余元,在湖北省累計推廣面積近4萬餘公頃,增收8億余元。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2012年5月3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罕見地對隨州標準化示範基地進行4場現場直播。伴隨著著名主持人海霞的解説,唐縣鎮宏大的馬鈴薯收穫現場以及薯農們淳樸的表情,豐收的喜悅,被央視一一直播出去,引起全國廣泛關注。唐縣鎮魯城河村種植大戶李四清説:“我們的馬鈴薯産業依靠的就是深溝高壟全覆膜栽培技術,有了這個標準,我們種田人心裏就有了譜。今年我種了2.13公頃,每畝産量都在4000公斤以上,這一季我純收入12萬多元。”

  據悉,當前,我國馬鈴薯種植面積約為533.3萬多公頃。到2020年要翻一番,擴大到1066.6萬公頃,年産鮮薯增加2億噸,折合糧食約為5000萬噸,畝産量提高到2噸以上。對此,農業部薯類作物指導組專家、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謝從華説,湖北首創的深溝高壟全覆膜技術,是我國最先進的栽培模式之一,在目前正在推進的馬鈴薯主糧化國家戰略中,必將成為重要的技術支撐,為實現馬鈴薯面積、産量的翻番和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準作出巨大貢獻。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