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瘋狂“早教”的尷尬

  • 發佈時間:2015-03-06 09:32:3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魯 暢 高 博

  “3歲決定孩子一生”“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理念”……一句句炫目的話語,發出了多少誘惑。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挖掘孩子潛能”……一個個善良的初衷,引得多少家長投身早教大潮。

  但事實是,盲目追捧、行業暴利、監管缺失,正成為處於“自由生長”階段的國內早教行業的尷尬現狀。

  火:含著奶嘴上早教

  在北京、石家莊多個早教機構,來上早教課的家長和孩子絡繹不絕。孩子年齡多數在一兩歲左右,有的孩子甚至還含著奶嘴,兜著尿不濕。

  家住石家莊裕華區的王女士表示,這兩個月她每週都會帶著剛滿一週歲的寶寶去附近的一家美國背景的早教中心去上課。“早教班裏比我們家孩子小的有很多,別的孩子上,我家的也不能落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們這種在互相比較中産生的教育緊迫感,讓接受早教的孩子年齡越來越小。

  “不能輸在起跑線”也是早教機構招生的宣傳標語,讓不少家長盲目跟風。據王女士介紹,早教班設置了親子互動、音樂、美術、運動等幾類課程,宣稱重點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創造力、判斷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一節課45分鐘收費120元。

  在北京一家網際網路企業工作的曹女士説,自己孩子所上的早教機構兩年(168節課)所花費用近3萬元。“只能説是給孩子找到了玩伴,保姆只能給做飯,不能陪著玩。收費都很貴,沒辦法。”

  筆者在石家莊一早教機構試聽了一堂為2到3歲孩子開設的英語課,但從現場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孩子在狀態。“孩子可以聽不懂,但會慢慢培養他們的語言天賦。”老師課後介紹説。

  憂:三大“硬傷”躲不過

  “單獨兩孩”的政策,無疑更加催熱了早教市場。但是,火熱的勢頭並沒有讓這一市場變得成熟。

  調查發現,當前早教市場仍面臨多重問題:

  過低的門檻,參差的師資。

  北京一位原早教教師透露,早教班招收教師不會看資質怎樣。通常經過兩個月的教材培訓和試講,再做一段時間助教就可以上崗。據了解,目前國內尚無早教教師的專業資格認證,只能用一些類似育嬰師資格證的同類證書或是各種國際幼兒教育派別的資格認證進行補充。

  隨意設置的課程。

  在石家莊市,不少早教機構提供“美式嬰兒培養”、“蒙特梭利教學”等讓人眼花繚亂的課程設置,並宣稱“科學培養”。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袁愛玲認為,如果早教班通過做運動、談話等方式為孩子和家長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對於孩子以後注意力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很重要,但一些課程明顯超過孩子知識量的接受能力,這樣的早教的方法有可能讓孩子對學習産生厭惡感。

  缺失的監管責任。

  早教機構通常以“預付費”形式收取學費,也造成近年來早教行業老闆卷錢“跑路”情況多發。2014年全國範圍內被曝光的“無徵兆關門”早教機構多達26家。據了解,早教機構大多只有工商營業執照,經營範圍則是“教育諮詢”。袁愛玲説,目前教育部門還不是早教機構的管理責任主體,缺少準入機制也造成了市場亂象。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説:早教行業做到有序的發展,除了靠市場機制外,還需要建立專業的淘汰機制,成立引領行業發展的行業協會勢在必行。讓早教協會成為對接政府和市場的橋梁,規範早教市場公平競爭,同時淘汰一些資質不全的早教機構。

  問:幼教全交給“市場”?

  據了解,中國教育體系中,3到6歲孩子的教育為學前教育,有相應法規提供保障,而0到3歲的早期教育還未納入現有教育體系。

  袁愛玲認為,0到3歲的教育並不是一個小問題,政府應起到引導作用,把好這個關,不能完全把這塊交給市場,應儘早建立健全早教機構的監管體制,同時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她建議,應明確教育部門作為管理責任主體,對早教機構的設立、收費、教育標準、師資品質、安全設施等方面,教育部門要承擔審批監督考核責任,執行早教機構須經教育局審批備案方可營業的準入制度,提高準入門檻。

  有教育專家認為,當前家長對於早教有兩點錯誤認識,一是認為早教是教孩子各種知識、各項技能,即“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二是認為“早教等同於早教班”,把本該是家長應當擔負起的責任,簡單粗暴地推給了早教班,以獲得自己心理上的心安理得,實際上是一種本末倒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