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1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廟會:小吃雲集衛生堪憂

  • 發佈時間:2015-03-06 09:32:3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喬 楠

  廟會,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2015年新春,晉南臨汾“堯廟正月廟會”如期舉辦。

  堯廟為紀念先祖帝堯的廟宇,堯廟廟會便因堯廟而興。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們,在拜謁華夏文明始祖帝堯的同時,逛逛廟會,看看表演,品品小吃,感受著濃濃的年味兒。火紅的燈籠高挂,密集的人頭攢動,小販的吆喝聲夾雜著動感的音樂,還有在各種遊樂設施中玩得不亦樂乎的家長和小朋友們。

  品小吃是各地廟會必不可少的項目,在為遊客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廟會增添了濃重的節日色彩。

  台灣飯糰、老北京冰糖葫蘆、大連火爆魷魚、香酥雞柳、荷葉餅夾肉、阿里巴巴烤肉大串、八寶蓮子羹、雲南竹筒粽子、脆炸香蕉……從天到地,從南到北,各路小吃都匯聚於此,體現著飲食文化的融合。

  而挂著牛肉丸子面、酥肉面、臊子面等招牌的帳篷也排成了排,形成一個個小餐館,昭示著當地的麵食特色。

  “我每年都來逛堯廟廟會,現在小吃比前些年種類多了,全國各地的都有,如果不説,哪能看出來這廟會是在山西呢。我覺得這樣特別好。”遊客賀先生如此評價廟會小吃。“但是我基本不吃這些,一看這小攤就油膩膩黑糊糊的,肯定不衛生。”在給予肯定的同時,賀先生也道出了他對小吃攤點衛生狀況的擔憂。

  那麼,小吃的衛生狀況到底如何?其他遊客又是怎樣評價的呢?

  中國品質報記者在走訪中,隨機詢問了5位遊客,3位女士兩位男士均給出了同賀先生一致的答案:“肯定是不衛生的。”但其中4位仍然表示,“還是會偶爾買來吃的,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

  記者觀察發現,一個小吃攤的基本架構就是一輛電動三輪車。在車廂上方搭架建棚,便可以形成製作小吃的後臺和面向遊客售賣的小吃窗口。製作小吃的過程是基本透明的。

  在一個“香酥雞柳”攤位後方,可以清楚看到放在地上的馬鈴薯生粉,沒有商標標識的食用油油桶,製作好待炸的雞柳,以及瓶瓶罐罐的調料。這些調料瓶均是廢棄的飲料瓶。不論車體,還是調料瓶、油鍋等製作工具,都因長期置於油煙包裹的環境中,久而久之變得油膩膩、黑糊糊。鍋中的食用油經過長時間反覆使用,已經發黑。

  這個小吃攤的兩位工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並未戴口罩、帽子等,其中一位戴著一次性手套,另一位則赤手操作。經詢問,在整條廟會小吃街上,並沒有可用於洗手的清潔設施。

  這個攤位的狀況並非個例。記者經過對幾十個攤位觀察發現,這些小吃攤的樣式大同小異,而衛生狀況也基本相似,並沒有一個攤位展示“食品衛生許可證”與工作人員“健康證”。

  記者來到一個售賣八寶蓮子羹的小吃攤前,只見攤主不停地從沒有任何標識的水桶,向盛有八寶蓮子羹的銅壺中注水。問及水是什麼水時,攤主只説:“乾淨的水。”當再次追問,是自來水還是購買的桶裝水時,攤主則不再回答。

  記者還注意到,小吃攤由三輪車改裝而成,成本相對低廉,且易於流動,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為解決火源問題,流動餐車都隨身攜帶煤氣罐。

  近年來,關於小吃攤煤氣罐存在安全隱患的報道並不鮮見。河南、內蒙古等多地發生過煤氣罐爆炸、起火事件。然而,這種現象至今依然普遍存在。

  在廟會上,每一個攤位都能看到置放于地上的煤氣罐。煤氣罐緊挨灶具,離火源很近,周圍遊客來來往往,人流量非常大。而且,多數煤氣罐罐體因長期使用,已經污漬層層、銹跡斑斑,安全隱患巨大。

  目前,我國國家標準GB 8334-2011《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與評定》對煤氣罐的使用年限及檢測週期等都有相關規定。專家表示,小吃攤的煤氣罐常年風吹日曬,壽命相對會縮短,而且為避免煤氣罐受到灶具燃火的烘烤,鋼瓶應遠離灶具。

  遊客王先生趁假期攜妻女逛廟會遊玩。他感慨道:“這幾年出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經過一次次曝光,老百姓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都提高了,也對食品衛生有了更高要求。不再是好吃就行,還得吃得放心。如果廟會上能對小吃的衛生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和監管,相信會辦得更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