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問題涉及電話擾民等六個方面

  • 發佈時間:2015-02-03 09:35:26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曾祥素)2月2日,北京市消協公佈了對保險服務消費者建議的徵集結果,內容涉及電話擾民、誤導消費、虛高利息、理賠難兌現、理賠金不合理6個方面。

  不少消費者反映,保險推銷電話過於氾濫,給工作生活造成嚴重干擾。消費者彭先生反映,自己正在上班的時候,手機突然響了,他一聽是推銷保險就挂了,沒想到該保險銷售員仍不停地撥打,一連撥了10多次,直到他接通電話為止。該保險銷售人員除了理直氣壯地質問為什麼挂電話,甚至還詛咒他會遇到某某災難。對此,彭先生非常氣憤,他建議保險公司加強保險銷售人員的誠信及職業道德培訓,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從本次徵集到的意見建議來看,老年消費者到銀行存錢,受工作人員誤導將“存單”變成“保單”的問題不少。2012年,老年消費者劉先生到一家銀行辦理存款時,一位身穿銀行制服的工作人員,非常熱情地向他推薦理財産品,一再説買那個保險跟把錢存在銀行一樣,而且有9%的高利率。最後劉先生在其勸説下將存款購買了保險。劉先生交完10萬元後,很快就感到合同不對勁。當他找工作人員詢問時,對方先是説在休假,後來電話就打不通了。一直到2013年,保險公司才換人催他交第二年10萬元保費,還説退合同要扣幾萬本金,劉先生無奈只好交錢,但交完保費後,電話又打不通了。現在又催他交2015年的10萬元了,劉先生聽説3年紅利很低,提出退合同時,工作人員説要扣6萬元本金。劉先生認為這是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誤導宣傳,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切實維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保險銷售人員在介紹險種時,經常説“比銀行利息高多了”,但消費者投保後才發現,所謂的高利息都設置了很多附加條件,最後很難拿到手。消費者陳女士今年66歲,2002年聽信保險銷售員“分紅比銀行利息高且不交利息稅”的宣傳,開始每年拿出7900元交保費,到現在交的保費已超10萬元。但過去的12年裏,她每年拿到的紅利最高只有1%,有時連1%都沒有。陳女士認為自己掉進了保險公司“低息超長存款的陷阱”。

  還有不少消費者反映,保險業務員投保前十分熱情,投保後卻經常找不到人。消費者張先生反映,自從1999年投保以來,保險公司每年除了電話通知交費以外,幾乎沒有任何電話回訪,更沒有到府回訪,經常保費從賬戶劃走了很久,也收不到繳費收據。針對這一問題,張先生曾多次向保險公司反映,但工作人員態度非常冷漠。

  有消費者反映理賠人員不能及時到達事故現場,或拖延理賠時間造成理賠的延誤,使消費者無法及時獲得保險金;有消費者反映一些險種的理賠手續過於繁瑣,工作效率不高,加上保險公司沒有向消費者明確告知相關理賠程式,所以理賠起來很難。據消費者王女士反映,她在保險公司給孩子買了一份“住院保險”,前不久孩子在北京兒童醫院做手術後,由於床位緊張,住一天院就辦理了出院。當她拿著資料到保險公司理賠時,保險公司認為,這種住院手術確實符合賠保範圍,但要多住3天院才能賠。王女士認為,住4天院才能賠的規定很不合理。

  據消費者趙先生反映,他2006年購買了一輛新車,從第二年開始,每年保費都要求按新車價格計算,出了險卻不按新車賠付,他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始終沒有得到合理解釋。趙先生認為,由於保險行業缺乏標準的理賠流程和賠款計算方法,導致很多保險公司都存在少賠或拒賠的行為。

  據悉,北京市消協將儘快對徵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分類匯總,並將消費者意見、建議及訴求提請相關部門協調解決。此外,北京市消協還將邀請監管機構、專家學者、消費者代表及保險企業,對消費者反映集中的問題和需求進行專題研討,共同研究解決措施,營造誠信公平、和諧共贏的金融保險消費環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