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這樣的“第三部門”點讚
- 發佈時間:2014-09-05 09:54:43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胡立彪
廣東省首個全省性食品安全督導和服務組織——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日前在廣州成立。該促進會由相關企業、檢驗檢測機構、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組成,是具有專業性、地方性和非營利性的社團組織。其主要職能包括開展對食品安全情況調查,研究食品安全技術實施手段,向政府部門反映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見和要求,協助政府形成食品安全綜合監督。
用該促進會副會長徐金濤的話説,“促進會作為政府食品生産經營企業以外的‘第三部門’,既是溝通政府、企業和市場的橋梁與紐帶,又是社會多元利益的協調機構,也是實現行業自律,規範行業行為,開展行業服務,保障公平競爭的社會組織”。如果真能發揮這樣的作用,我們當然要為這個“第三部門”點讚了。
按照聯合國憲章的規定,“第三部門”即非政府組織,是指在某領域內從事非營利性活動的政府以外的所有組織。把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稱為“第三部門”,從概念上看應該沒問題。我們知道,食品安全是社會性問題,而處置食品安全問題作為一項公共事務,其治理主體除政府與企業外,理應有社會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第三部門”這樣的社會組織具有民間性、非營利性、志願性、組織性、自治性等特點,且能深入民眾,在表達民眾意見方面有較強的説服力,其主動性和靈活性強于政府,對於民眾的需求察覺更敏銳且更積極,因此在一些公共事務處理上能與政府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食品安全治理中的社會參與亦能減輕政府監督的成本。
從功能上看,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類似于行業協會組織,但又有所不同。行業協會是一種主要由會員(主要是企業)自發成立的、會員制的,在市場中開展活動的,以行業為標誌的,非營利性的、非政府的、互益性的組織。而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的主要成員為專業技術機構,利益色彩因而就更淡,更具有“第三部門”的意味,在處置食品安全問題時所發揮的溝通、協調、監督、公證、研究、服務等職能也就更加適合和到位。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也有部分功能與消費者協會組織重合交叉,但兩者也有明顯區別。消費者協會具有一定行政性質,覆蓋面廣且影響範圍大,但因缺乏專業技術,其社會作用被限制在只能扮演聯繫者和資訊傳遞者的角色。而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不僅掌握著比政府和消費者更多的食品安全領域資訊,而且擁有專業技術優勢,通過對食品安全領域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和發佈結果,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各種方式將資訊傳遞給政府、企業和社會,為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提供相關科學數據、技術資訊等。
此外,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當有公眾高度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儘快解答時,衛生部、食藥監局等政府部門要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進行研究分析,在這個過程中,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通過對消費者投訴、諮詢和企業反饋、(內部)舉報等進行統計分析,將得到的數據結果傳達給行政部門,作為政府處置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依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該促進會倡導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踴躍舉報食品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被舉報違法行為經查證屬實,將按照違法案件涉案貨值金額的一定比例獎勵舉報人,獎勵最高金額可達30萬元。這種舉報有獎的激勵機制將更大限度地發揮該促進會的社會功能。調查發現,很多人認為維權過程繁瑣、維權成本太高,這種心態不利於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而設立舉報獎勵制度並提高獎勵額度,不僅能鼓勵消費者及時舉報,還能吸引內部爆料,從中獲得更準確詳細的一手資料。
顯然,廣東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這樣的“第三部門”是對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組織功能的一種補充和完善。現在該促進會已經掛牌了,能否真正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還要看它的實際運作。希望其能在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之間發揮橋梁作用,特別是發揮對食品安全領域的監督作用,取得成功經驗,為其他地方樹立榜樣和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