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中外記者(中國網 鄭亮 攝)
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天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採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中外記者,並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關於經濟問題,本次記者會著墨不少,總理釋放的政策取向信號給企業帶來了重大利好,更足以提升對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發展的信心!
“大水漫灌”,蘿蔔快了不洗泥,一時可能有效,但會帶來後遺症,所以不可取。
不管發生什麼樣的新情況,我們都會立足當前、兼顧長遠,保持中國經濟穩定,保持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變。
激發市場活力
我們還是要堅持通過激發市場活力,來頂住下行壓力。
(政府)要圍著市場做文章,不是老給市場下指令,讓市場做什麼,而是要把市場的活力激發出來。
我們還是要政貴有恒,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簡政,培育新動能、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等一系列的措施,為市場鬆綁,為企業騰位,為百姓解憂。
我們還可以運用像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型或價格型工具,這不是放鬆銀根,而是讓實體經濟更有效地得到支援。
減稅降費讓利
我們下決心把佔增值稅50%多的製造業的增值稅率明顯降低3個百分點,把建築業等部分行業降1個百分點,其他所有行業也確保只減不增。由於稅制的原因可能在推進過程當中有些行業抵扣少了,稅收有增加的可能,我們也做了認真的準備,就是對他們加大抵扣的力度,用打補丁的辦法,並對所有的中小微企業實行普惠性減稅,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我們還明確,可以從原規定的20%降到16%。
我們還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這也是一項改革。從趨勢看,應該給實體經濟、給企業讓利,讓他們在國民收入分配的蛋糕中的比例更大,這樣能更多帶動就業,讓就業人群增加收入。
大規模減稅降費,是要動政府的存量利益,要割自己的肉。所以我説這是一項刀刃向內、壯士斷腕的改革。
現在可以説是真金白銀已經備好了,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都要去落實,決不能讓政策打白條,更不允許變換花樣亂收費來衝擊減稅降費的成效,還是要讓企業、讓市場主體切實感受到更大規模減稅降費的實實在在效果。
我們的辦法是,政府要過緊日子,不僅要壓縮一般公共預算的支出,而且增加特定的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進入國庫,並把長期沉澱的資金收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兩年內要基本取消省界高速公路收費站,這樣做有利於解決擁堵問題,也有利於相關産業發展。這個目標我們要確保完成,同時我們要求有關部門力爭提前實現。
今年(移動網路資費)要在過去的基礎上再降費20%,預計要讓利1800億給消費者。還要做到可以“攜號轉網”,這樣可以倒逼清理那些不明不白的套餐,讓我們的企業改善服務,也促進産業本身提質升級。
我們今年要再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10%,這不僅讓工業企業受惠,商業企業也同樣受益。
優化營商環境
現在開辦企業拿營業執照的時間,已經從22天降到了8.5天,今年要力爭降到5天,有的地方可以降到3天。(而且)我們要採取措施,除了涉及公共安全、特種行業之外,都應該拿到營業執照以後就可以正常經營。
政府的監管部門可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甄別辨別,需要發證的發證,不符合資質條件的,該逐出市場就逐出市場。
監管要把規則公開透明,讓被監管者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監管不能搞選擇性監管、任性監管,要形成一種放和管結合、有效的制度性安排。
保護外商投資
我們要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制度,而且要推出新的負面清單。這個新推出的負面清單會做減法,而且以後還要逐步做減法,也就是説非禁準入的範圍會越來越大。
還要加強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將修改《智慧財産權法》,對侵權行為引入懲罰性的賠償機制,發現一起就要處理一起,而且要讓侵犯智慧財産權的行為無處可遁。
我們要引入競爭中性的原則,也就是對所有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對待;同樣,對中國國內各類所有制企業都應該一視同仁。
港澳臺投資是可以參照、或者比照適用剛剛通過的外商投資法,而且我們長期以來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安排和實際做法還要繼續沿用,不僅不會影響,而且會有利於吸引港澳臺的投資。
解決融資難貴
今年我們要抓住融資難融資貴這個制約經濟發展、市場活力的“卡脖子”問題,多策並舉、多管齊下,讓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在去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
我們也時刻注意防範金融風險。對於那些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僵屍”企業,不會給他們新的貸款,對違法違規的所謂金融行為,該制止的制止,該打擊的打擊。
發展平臺經濟
(我們)要給創業者提供一個能夠成長的空間,給企業一個發展新動能的環境。這幾年一直採用的是包容審慎的原則。包容就是對新的事物,要允許它發展,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以糾正。所謂審慎監管,就是要劃出安全的底線,也不允許打著“網際網路+”、共用經濟的招牌搞招搖撞騙。
網際網路經濟、共用經濟、平臺經濟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就業優先政策
今年我們確定要確保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在1100萬人以上,實際上我們希望能夠實現去年的實際規模,也就是1300萬人以上的就業。
我們要多措並舉,對一些重點人群要繼續保障他們就業,像大學畢業生、復轉軍人、轉崗職工等。我們還要確保不出現零就業家庭,對那些容納勞動力比較多的企業要給政策優惠支援。
我們還要推動創新創業創造,用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平臺,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我們要立法規,堅決打擊那些惡意欠薪的行為,確保農民工打工有機會,而且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責任編輯: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