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工作再迎重磅部署。11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下簡稱“會議”)指出,發展平臺經濟事關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事關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産力。
“近些年,我國平臺經濟的迅猛發展有目共睹,廣泛滲透到社交、零售、出行、支付、資訊等各個領域。”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平臺企業已成為我國創新創業、跨界融合的重要載體,其改變了老百姓的生活習慣與消費體驗,重構了商業生態,並且深刻推動了生産、流通領域的重大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變革。
那麼,本次會議釋放出怎樣的信號?《證券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業內多位專家解讀。
實現政策協同效應
付一夫介紹,“平臺經濟”是指基於網際網路、雲計算等新一代資訊技術,以多元化需求為核心,全面整合産業鏈、融合價值鏈、提高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
會議提出,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壯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體系,支援消費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挖掘市場潛力,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會議部署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工作,其中‘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方面具有必要性。平臺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新形態,其發展與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密切相關。增強政策一致性,可使平臺經濟更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於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以及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産力等宏觀目標,有利於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第二,在提高政策整體調控效果方面具有必要性。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有助於形成政策合力,發揮宏觀政策牽引性、撬動性強的優勢,最大程度提升宏觀政策的整體調控效果。
第三,在穩定市場主體預期方面具有必要性。平臺經濟企業一般會依據宏觀政策導向,進行投資、創新等決策。政策取向一致可向市場釋放明確信號,幫助平臺企業及相關市場主體穩定預期、提振信心,促使其作出有利於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決策,進而推動行業的穩定發展。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可以實現政策間的協同效應,形成“同頻共振”,更有效地推動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更好應對複雜問題和挑戰
宏觀政策一般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科技政策等多種工具來調節經濟運作。在受訪專家看來,平臺經濟領域政策也應與這些宏觀政策工具相互配合、協同作用。
“平臺經濟涉及財政、貨幣、産業、科技等多領域政策,增強政策一致性有利於加強各部門間的統籌協調,形成協同聯動的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更好地應對平臺經濟發展中的複雜問題和挑戰,實現政策資源的優化配置。”宋向清説。
那麼,增強平臺經濟領域政策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預計有哪些具體體現?宋向清分析,在財政政策方面,例如,政府可設立專項基金,為平臺經濟企業的技術研發、創新項目等提供資金支援;對符合條件的平臺經濟企業給予稅收減免或優惠。
在貨幣政策方面,體現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平臺經濟企業的信貸投放,針對不同類型的平臺企業,如電商平臺、金融科技平臺等,提供個性化的信貸産品和服務,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推動業務拓展和創新。
在産業政策方面,體現在通過制定平臺經濟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領域和佈局,引導平臺經濟與傳統産業融合發展,如推動製造業企業與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深度對接,實現産業升級。
記者注意到,本次會議提到“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而在11月22日,國家數據局就《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在此背景下,強調“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具有深刻內涵。
宋向清認為,在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方面,可通過完善數據共用、交易等規則,促進平臺經濟企業之間的數據流通和共用,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産業協同創新發展,為平臺經濟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柏文喜表示,“強化平臺經濟領域數據要素供給,促進數據依法有序跨境流動”,這與我國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取向相一致。通過財政、貨幣、科技等政策的協同,可以更好地推動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