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3日訊(記者 金易子)建國以來,中國民營經濟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書寫出濃墨重彩的篇章。
中國網財經記者獲悉,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擬提交一份題為《引導民企融入國家戰略,積極助推長三角一體化》的提案。其中,周漢民建議,優化營商環境,認真對照世行指標,形成與該指標體系相輔相成的長三角營商環境指標體系。
數據顯示, 2017年長三角地區經濟總量達19.53萬億元,佔全國的23.6%,其中以26個城市為邊界的長三角城市群,2017年的經濟總量為16.52萬億元。而且長三角地區聚集了中國實力最強、影響力最大的一批民營企業家。2017年,浙江民營經濟佔全省GDP比重達65%,江蘇佔55.4%,安徽佔57.8%,上海為26.7%。
周漢民指出,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內在需求。在此背景下,應充分調動民營企業積極性,發揮民營企業家的能量,順勢而為、乘勢而進。
為此,周漢民提出三個建議。第一,提高大局意識,積極主動融入。當今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不可否認,民營經濟在當前形勢下確實承擔了較大的壓力,不少民營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問題,甚至是生存考驗。探索、發現新的動力源和發展新引擎,是當務之急。縱觀全球,區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長三角的機會,更是民營經濟的機會。
周漢民指出,長三角在支援民營企業壯大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是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為民營經濟科技創新創造了堅實的基礎。二是國際化水準高,為民營經濟融入國家戰略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資源的高集聚能力,為民營經濟發展現代服務業創造更多的機會。
第二,完善服務機制,優化營商環境。要在如何改善營商環境上形成更為廣泛的共識,為實現高品質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有力的支撐。他建議,一是注重國際比較,認真對照世行指標,形成與該指標體系相輔相成的長三角營商環境指標體系。可委託獨立第三方機構每年調查形成營商環境的年度報告,問題找出一批,解決一批,不斷改進、不斷優化;二是進一步降低制度成本,打破行政壁壘,為區域經濟發展賦予新動能;三是加快科技創新應用。加快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在政務服務領域的運用,用技術倒逼政府職能轉變和流程再造,打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更加安全可靠的政務生態系統。
第三,搭建交流平臺,各方形成合力。聚力一體化,建立區域合作平臺和政策服務平臺。一是有效整合政府公共服務資訊和各部門政策,在聯繫、溝通、協調和資訊提供等方面主動服務;二是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橫向間交流合作,加強地區間企業的合作對接。三是發揮各類專業性服務組織的作用,開展融資擔保、財務諮詢、法律維權等服務,強化法律、會計、投資風險評估、人才培養等服務支撐,為民營企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提供專業諮詢。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