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晨曦集團董事長邵仲毅接受中國網財經獨家專訪
中國網財經3月5日訊(記者 張恒)“儘管中央政府反覆強調要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但2016年實體經濟,仍經歷了最困難的時期;如果支援實體經濟的相關政策和改革真正落實到位,未來還是充滿希望的。”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晨曦集團董事長邵仲毅在接受中國網財經獨家專訪時如是説。
在邵仲毅的兩會歷程中,5年5次議案均涉及實體經濟,今年兩會議案更是為支援實體經濟提出八項建議。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更是作為一位實業家,邵仲毅對於“實幹興邦”這四個字有著深刻理解,同時他也絲毫不避諱地表達了其對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的現狀感到一絲擔憂。
銀行應成為支援實體經濟主陣地
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第三次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及實體經濟,並表示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儘管如此,據目前情況來看,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仍處於謹慎而微妙的狀態。而作為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連續多年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的晨曦集團的掌舵者邵仲毅來説更是感慨良多。
對於如何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議案,本屆兩會邵仲毅將感慨化作八項建議帶進人民大會堂,把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出的經驗,分別從制度保障、供需結構、金融改革、清費正稅等八個角度加以闡述。
邵仲毅指出,金融作為實體經濟的“血液”,但我國的實體經濟卻長期以來遭受著“貧血”的緊張困擾 。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結果,他認為,一方面是由於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偏低,市場資金流向實體部門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的金融長期以來背離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加之我國的資本市場體系尚不完善,企業融資渠道少而窄,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相對有限。
對此,邵仲毅認為,金融改革,尤其銀行業改革對於實體經濟的擺脫現階段的困境尤為重要。
邵仲毅表示,金融的實質是追逐利潤最大化,但同時應當肩負起經濟命脈的使命和責任。“目前絕大部分銀行,都只是為掙錢而掙錢,並沒有從國家發展的整體層面去考慮;儘管由於一些歷史原因使得銀行的部分利潤流向國外,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銀行也應該轉變原有思維,從全局和服務本國實體經濟的角度考慮,制定一些能夠切實減輕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對於資金壓力的政策,”縱然晨曦集團體型龐大,表現突出,但仍經歷過刮骨之痛。邵仲毅在採訪中頗為無奈地表示:“2013年,銀行突然抽走了晨曦集團19億元流動資金,使得企業一度面臨非常艱難的境地,當時還是山東省省長,現在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親自出面多方協調,才為我們爭取到一線生機。”
“我相信郭樹清主席深知目前中國實體經濟企業所面臨的困難,也希望他能在銀行業做出更多改革,使得銀行業真正回歸到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上來”邵仲毅説。
除了改革以外,邵仲毅還建議銀行進一步積極打造源頭活水,增加市場流動性供給和優化銀行信貸配置結構並重,提高商業銀行對企業不良貸款的容忍度和放貸積極性,提高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的放貸能力;同時,嚴密監測資金流向,以促進社會資金加速成為實體經濟的産業資本,推動資金更多更好地支援實體經濟。
另外,在採訪過程中,邵仲毅向中國網財經記者透露,在期盼制度改革和政策紅利的同時,目前晨曦集團也在積極籌備相關工作,以進入更廣闊的資本市場,為企業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援。
“國企和民企應是互幫互助的好弟兄”
作為一家年銷售額接近500億元民營企業的掌舵者,邵仲毅認為,民營企業實際遇到的困難和壓力是實體經濟中國企、央企的數倍,很多民營企業都處於“保命”的狀態。
現在很多民營企業發展的困境,讓邵仲毅回憶起14年前他作為一位民營企業的老闆,第一次去兼併當時瀕臨破産的國有化肥廠,並且後期陸續又接手了5家類似狀況的國有企業和2000多名下崗職工。邵仲毅認識到,民營企業要想擺脫髮展中的困境,借力混改背景下的國有企業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之前我的思路一直沒有打開,認為國企和民企合作的可能性並不大;然而隨著這幾年來中央一直推進國企改革,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國企和民企存在非常大的合作空間,並且能夠促進行業內部的良性發展。”
作為石化行業從業者,邵仲毅用山東地煉舉例。在國家放開原油進口之後,大部分進口原油雖然流進“兩桶油”的油桶,但由於很多山東地煉廠作為民營企業,發揮其機制靈活決策快的特點,迅速改進和開工了新的煉油裝置,部分原油又從“兩桶油”流向了地煉,一定程度上也提振了山東地煉的發展,也從另一個方面説明瞭“兩桶油”對山東地煉的肯定。
邵仲毅認為,近五年到十年國企改革的一個方向應該是加強與民營企業的合作,一方面既能夠疏導本身的壓力,另一方面也能夠帶動民營企業的發展。
最後,邵仲毅玩笑式地把不同行業中國企比作長子,民企企業可能就是其他小弟兄。“在經濟大格局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應該是互幫互助的好弟兄;同時,兄長應該積極開拓外部市場,為其他小弟兄分享經驗和輸送優質資源。”
(責任編輯:張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