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杜丁)“借助現在的網際網路化手段,在中國完全具備了率先實現‘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條件,”“教育的不公平根源在於資源分配不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一定程度上能填補這個鴻溝”……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就教育改革提出建議,呼籲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加速教育資源的普惠化。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明 中國網財經 杜丁攝
目前中國70%左右年輕人沒有機會接受系統高等教育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曉明提交了一份“立足現實、超前佈局、實施網際網路+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的提案。
昨天在“網際網路+”推進教育普惠議題媒體懇談會上,李曉明表示,目前中國有70%左右的年輕人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高等教育,一般通過自學考試、成人高考等傳統方法滿足部分需求,而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發展,已經出現了全民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機遇,其中“慕課”是基於網路、針對大眾人群的一種大規模線上開放課程,通過在全球數年的積累與發展,再過兩三年,慕課課程將到達5000門這個重要門檻。
他建議首先國內的大學可以將優秀課程徹底開放出來,並形成每套20門左右的基本高等教育套餐;然後免費向社會上的年輕人開放,進行套餐學習後給予結業證書,作為求職簡歷的一部分予以認可;最後鼓勵有條件的大學和其他教育機構,為這樣的學習提供有意義的附加服務,例如適當的面授輔導、師生見面、有監督的考試、身份認證等,進行創新的學歷銜接,對於這類服務産生的額外成本,可考慮給予補貼。
李曉明認為,全面提高國民的教育水準,不僅是擴大高層次教育規模的問題,更是我國在借助全球化浪潮獲得蓬勃發展後,有效應對全球化帶來社會分化嚴峻挑戰的基礎保證。
通過網際網路+改善中西部地區教學資源稀缺
跟李曉明委員的意見一樣,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建議重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網際網路新技術在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上的作用。
高嶺代表表示,“隨著國家對教育公平化的重視,目前中西部地區的一些學校硬體條件已經有了改善,但軟體方面比如優質的教學資源等還是比較稀缺,而通過‘網際網路+’手段能得到部分改善,在網際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情況下,一定要重視技術在教育普惠化過程中的應用。”
他建議一方面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化手段加速教師培訓來提升優質教師資源的供給,慕課就是其中的方法之一,例如近幾年,翻轉課堂教學法(Flipped Classroom)在國內外受熱捧,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成為不少教師選擇的先進教學法。另外一個方面,由於教育資源與模式的限制,傳統的教育體系中,與發達城市學生相比,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很難得到一對一的教學輔導,學習的數據也很難得到記錄與分析,幫助實時改進。
據了解,目前部分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已經在積累相關大數據,希望相關部門也能重視大數據教學在欠發達地區的應用,做到真正因材施教,甚至在未來隨著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的進步,做到給每一位學生配備一名優秀的“教師”,從而解決教育資源的地區分佈不均衡問題。所以高嶺代表認為,在這些網際網路技術的研發階段,就應該把教育的應用結合規劃進去。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民族大學教授樊一平在《關於“精準發力,突破普通高等院校民族理論政策課程的開頭難”的建議》中則提出: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教育方式充分整合民族院校改革探索與持續創新的成果,帶動普通院校全面開設民族理論與政策課程。
記者了解到,一位優秀教師通過慕課開出的線上課程,影響的學生可以超過20多年課堂教學學生的總和。比如中國大學MOOC(大型開放式網路課程)上,電腦博士、浙江大學電腦學院教師翁愷開設的課程,累計已經吸引近86萬人次參與。目前全球知名的慕課平臺Coursera、edX、中國大學MOOC等的選課人次都超過了千萬量級。其中,國內的代表平台中國大學MOOC是網易聯合高等教育出版社打造的線上學習平臺,目前,中國大學MOOC已有課程數量近2000門,註冊用戶750萬,累計選課人次近2500萬。
(責任編輯:張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