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中國網 高聰攝)
中國網財經10月21日訊 十九大新聞中心今日舉辦第四場記者招待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資本脫實向虛現象客觀存在,但是總體上來説,雖然有脫實向虛的現象,但實體經濟發展還是持續穩定的。
“我們始終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主要任務,這些年應該説在這方面,我們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産業升級、製造業振興、穩定市場預期。”張勇表示,此外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還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投資效益不高、供給品質不高等問題。
張勇指出,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應該在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補齊發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給。二是推進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三是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四是化解過剩産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四是完善包括金融服務、政府服務等在內的支援實體經濟服務體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兩微一端:最近幾年,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的發展還是面臨著一定的下行的壓力,或者説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大量的資金從實體部門抽離,這又進一步加劇了實體經濟的下行壓力。我的問題是,我們當前對資本的脫實向虛的現象怎麼看,下一步有什麼樣的舉措去解決這個問題?謝謝。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勇:謝謝你的提問。你説的這個問題,確實是客觀存在的。這幾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同時在國內外市場相對疲軟,實體經濟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會資本出現了脫實向虛,企業也出現了棄實投虛的現象。當然,這種現象確實對於我們的結構調整,對於産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的影響。本身來説,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哪收益更高,就會流向哪,現在虛擬經濟收益更好,就可能往這方面偏的多一些。但是總體上來説,雖然有脫實向虛的現象,但實體經濟發展還是持續穩定的。
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高度重視這個問題,特別強調了要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上,把努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為我們下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向實體經濟聚力發力指明瞭方向。因為經濟能夠走到今天,基礎就是依靠實體經濟的發展。
這幾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們始終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主要任務,這些年應該説在這方面,我們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産業升級、製造業振興、穩定市場預期,總書記在報告中講到的蛟龍、大飛機等科技成果的問世,這些都是各部門、各地區在落實中央振興實體經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所取得的成果。但是,要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還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投資效益不高、供給品質不高等問題。
要按照十九大的精神,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應該在幾個方面著力:一是補齊發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給。補齊發展短板,既有硬體,又有軟體,硬體就是要加快推進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軟體就是加強認證、認可、標準等體系建設。
二是推進簡政放權,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國務院下了很大的氣力,減稅降費要達到1萬億,目的就是激發企業的活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企業在市場的大環境下更願意在實體經濟上聚力、發力。
三是實施創新驅動,轉換發展動能。創新是第一動力,要培育良好的創新生態,提高創新要素對實體經濟的貢獻率。還有“雙創”,應該説這幾年是如火如荼,記者朋友可能都去看過,現在每個地方都有創業園,一些大學生、很多進城務工返鄉人員創業,確實迸發著創新的活力。這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
四是化解過剩産能,優化存量資源配置。何主任剛才專門講到鋼鐵問題,這些 年大規模的投資建設,確實解決了過去長期沒有解決的問題,包括道路問題、交通問題、生産能力不足的問題,但現在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生産能力出現過剩了,比如煤炭、鋼鐵。在這方面,恐怕也要採取市場化、法制化手段化解過剩産能,使存量資源更加優化,提高配置效率。
最後,還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務、政府服務等在內的支援實體經濟服務體系,使實體經濟發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也為我們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更好基礎。謝謝。
(責任編輯:張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