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中國啤酒産銷量24年首降 銷售額反增

  • 發佈時間:2015-04-29 17:57:3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中國網財經4月29日訊(記者孫傑)2015年,中國啤酒業出現了2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這是記者從4月29日中國啤酒業年度峰會上獲悉的。雖然降幅不足1%,卻依然引發了業界深刻的思考以及對行業變局的種種疑惑。

  規模增長向效益增長過渡

  過去的一年中,整個釀酒行業仍處於深度調整期,白酒、葡萄酒行業呈現出銷量穩增、效益下滑的趨勢,而啤酒行業則恰恰相反,出現了銷量下降、盈利提升的另番景象。尤其是産銷量出現了0.96%的降幅,一舉終結了中國啤酒行業連續24年的增長態勢。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啤酒産量完成4921.9萬kL,比上年同期下降0.96%,産量凈增長-47.6萬kL。每人平均佔有量為35.98L,比上年下降1.22L,增幅-3.27%。2014年啤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886.2億元,比上年增長5.10%。

  啤酒産銷量首次微降,有人擔心啤酒業會不會就此一蹶不振?對此,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表示:“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他指出,多年來中國啤酒産業始終保持“穩健”的發展形勢。但在産業發展週期中,行業結構、産品結構和消費結構的間歇性變化都是正常表現,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和價值規律,也是行業總體走向成熟發展的必經之路。

  中國酒業協會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分析,2008-2014年的七年間,我國啤酒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幅度遠大於産銷量的增幅,特別是單位産品售價和單位産品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5.8%和9.5%最為可觀,説明我國啤酒産品市場議價權穩定提高,盈利水準得到逐步提升,同時也説明,我國啤酒業正在從規模增長的“量變”階段逐步向效益增長的“質變”階段過渡。

  啤酒虧損面最大 虧損額降低

  在2014年釀酒行業虧損企業情況來看,在480家規模企業中,有137家企業虧損,比上年增加6家,虧損額26.3億元,比上年降低2.66億元,降幅9.19%。白酒行業虧損企業11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29家,累計虧損13.3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0.21%。

  可見,雖然啤酒行業的虧損面仍是最大的,但虧損額呈現降低。

  事實上,進入2008年以後,中國啤酒業就基本告別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進入了相對穩定的增長期,規模增長不再如前期那麼吸引眼球。相比較白酒、葡萄酒等其他主要酒種行業,增幅趨緩。因此,啤酒年總産量在飲料酒中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態勢,從2008年的85.1%降至2014年的75.2%,下降了9.9個百分點。

  中國酒業協會啤酒原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張五九表示,雖然,啤酒行業仍然處於過度競爭態勢,但是,隨著産業成熟度的不斷提高、市場環境的逐步改善和行業格局的日漸形成,可以看到啤酒産品的價值回歸是客觀存在的,也許比預期來得更快。

  五大集團佔據七成市場份額

  2008年,我國啤酒業是以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三大集團(CR3)為主的集約化發展格局,當年三大集團合計産量1695.4萬kL,佔全國總産量的41.3%。

  到了2014年,我國啤酒業已發展成為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啤酒五大集團競相角逐的行業格局,五大集團合計産量3477.8萬kL,佔全國總産量的70.7%。

  王延才表示,啤酒行業集中度提升速度較快,七年間提高了29.4個百分點,集約化程度已接近産業成熟期的邊緣,基本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的啤酒業集中度水準。從目前來看,行業集中度較高,啤酒巨頭開始拼內功,通過精耕區域市場結構來實現內涵式增長。

  酒仙網董事長郝鴻峰表示,在網際網路+時代,希望啤酒行業能夠有更多的創新精神,生産更多適合網際網路的産品。啤酒的消費人群多為年輕一代,而這一代人群正是網購消費的主力軍,因而他對網際網路+啤酒市場充滿了信心。

  何勇表示,在啤酒業的新常態下“調結構”將是啤酒企業未來的主旋律,産品結構從金字塔形的低端結構逐步向中高端轉移,中高端的結構增長將是企業業績增長的主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