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耳朵經濟”持續升溫,播客能否持續破圈前行?

發佈時間:2024-12-13 08:46:33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葛蕾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耳朵經濟”升溫,播客能否持續破圈前行?

新華社記者

記者12日從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今年以來喜馬拉雅平臺播客收聽量持續保持30%的增速,是其增長最快的賽道之一。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網際網路媒介的多元發展,播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中國網路視聽協會音頻工委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文播客節目數量比2021年增長6倍。隨著“耳朵經濟”升溫,原本小眾的播客正逐步走向大眾。

播客産業有什麼特點?行業面臨哪些機遇挑戰?未來能否持續破圈前行?

用戶數量增加播客從小眾走向大眾

播客,指的是一種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的分集數字音頻作品。打開喜馬拉雅、荔枝等音頻平臺,人們可以看到人文科技、商業財經、奇聞軼事等多種類型的播客內容,任何願意分享知識和經驗的人都可以在網上發佈播客內容,成為主播。

“播客就像是‘耳朵裏的朋友’,陪伴性很強。”26歲的孫先生是北京的一名上班族,幾乎每天都會在上下班的地鐵上花三四十分鐘聽播客,“自我成長”“行業資訊分享”是他主要收聽的內容。

《鳳梨油子》是一檔專注于動漫領域的知識陪伴型播客節目,已更新超200期,全網粉絲累計達30萬。該節目主播黃先生説,播客的核心優勢在於能夠深入探討話題,聽眾黏性強,往往會與節目産生共鳴,並願意與主播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中國網路視聽協會數據顯示,播客聽眾以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人群為主,在職員工和學生是主力。

今年1月喜馬拉雅發佈的《2023喜馬拉雅中文播客生態報告》數據顯示,喜馬拉雅平台中文播客聽眾數超過2.2億。

荔枝App業務負責人賀景説,2024年,荔枝App播客品類主播入駐人數提升30%,用戶對單個主播的內容復購率達到80%,用戶的互動率提高20%以上。

“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播客的完播率很高,有超過四成聽眾把播客作為背景音,主打陪伴功能。”中國網路視聽協會音頻工委會秘書長許金波説。

播客內容多元,創作者類型豐富,正在加速商業化。“付費播客、播客廣告、品牌播客等成為主要的商業化路徑。根據我們的調查,2024年有近百個品牌與播客平臺進行商務合作,投放近千檔播客節目,品牌對播客內容的投放增長達74%。”許金波説。

行業多元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

“耳朵經濟”的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也為內容創作者和相關企業提供了新的機會。

許金波説,音頻平臺加大對播客的扶持力度,舉辦活動、提供流量扶持和現金激勵等,吸引了更多創作者加入播客生態,同時一些非音頻平臺也開放音頻功能,擴大了播客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近幾年,隨著行業的多元化發展,播客行業的盈利模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賀景表示,講故事類播客主要通過故事內容來獲得收入,訪談類播客則可以加入口播廣告和定制廣告節目,知識類播客主要通過建立知識付費社群創收。

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成為播客行業新的發展方向。中國傳媒大學人工智慧係副教授陶竹林介紹,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幫助創作者更精準地進行個性化內容生成,一些音頻平臺也引入了AI模型,能夠通過優化演算法讓播客內容更精準觸達播客用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仍存在一些制約播客行業發展的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播客的內容付費模式還不夠成熟,一方面是品牌投放的積極性可進一步挖掘,另一方面是用戶的付費習慣仍需培育。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屠琤説,提高用戶的付費意願,根本在於洞悉用戶的真正需求,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優質內容。

同時,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給播客領域的版權保護帶來挑戰。“播客平臺、創作者和技術提供商之間,可以基於相關法律和行業標準,通過緊密合作實現版權的合理使用。”陶竹林説。

南京一名主播在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持續破圈前行呼喚內容創新和商業拓展

受訪者建議探索更多元的商業化路徑,讓播客創作者通過優質內容獲得收入。許金波認為,要鼓勵創作者不斷創新和優化內容,推出更多具有個性化、差異化的播客節目,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播客的內容付費模式,探索更多的商業化路徑。

“未來,荔枝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扶持通俗內容,並推出更多適合廣泛用戶群體的內容。”賀景表示,荔枝將持續拓展用戶圈層,推廣大眾化內容,以吸引更多用戶。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史安斌表示,播客覆蓋群體和市場規模應進一步擴大。抓住播客的上升趨勢,打造“爆款”出圈,通過多種敘事形態播客的創新嘗試,推動多主體入局,鞏固聽眾群體,打造聽眾社區。

一些從業者認為,推動跨平臺合作是播客的未來發展方向之一。加強與其他平臺的合作,如社交媒體、視頻平臺等,實現資源共用和優勢互補,有助於擴大播客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視聽傳播系主任高貴武説,播客為聽眾帶來的不只是陪伴,也構築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未來,在聲音景觀、聲音療愈等各個應用場景方面應該還有很大的空間。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