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物裏的國潮 | 探秘超古早的“快遞密封條”

發佈時間:2024-12-10 16:55:41 | 來源:中國日報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古人收到“快遞”時


如何確保“快遞”全新未拆封


為武則天賣過力的“泥餅子”


大唐盛世的“密碼鎖”


在紙張尚未出現的時代


古人把信件、公文寫在木板上


然後以繩捆紮


將竹簡捆好後


用泥封在結繩處


並在泥上加蓋印章


壓出印文


以便於傳輸


這個泥塊就是“封泥”


封泥的主要作用為密封


印章則用於身份認證


具有重要補史價值


二者聯合使用


作用就像是檔案袋上的密封條


以確保「快遞」「文書」的資訊安全和內容完整


如果有人心懷不軌


想窺探這些物品裏的小秘密


拆了的封泥是難以復原的


這就是古人防偷窺的小發明


封泥流行于秦漢魏晉


唐朝以後逐漸消失


但它並沒有消亡


一些特定物品還會使用


在眾多的封泥中


今天的主角它的名字叫“揚州都督府之印”封泥


現落戶于洛陽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它可是大有來頭


封泥墨文隱約可見


記述了證聖元年(西元695年)


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安平郡王武攸緒


與揚州都督府幕僚官員


為女皇武則天進貢的史實


1400年前


洛陽與揚州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讓這塊封泥“定居”在了洛陽?


這事還得先説一下隋煬帝


他整修大運河的工程


首次貫通了南北


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


北到北京


南到杭州的隋唐大運河


這使洛陽成了運河明珠


同時,國家糧倉也落戶於此


唐朝時也因洛陽的雄厚實力


被唐高宗定位東都


而此時揚州也是大運河上的一線大城市


經濟、商業空前繁榮


西元683年唐高宗去世後


武則天廢除了唐中宗


臨朝稱制


徐敬業起兵造反


武則天憑藉洛陽強大的糧倉做後盾


確保了軍隊的後勤補給


為平定徐敬業叛亂起到了關鍵作用


西元690年


武則天正式掌權並定都洛陽


經這一戰


武則天意識到了揚州對於洛陽的重要戰略作用


她任命侄子武攸緒駐守這裡


封他為成平王


任揚州都督府長史


揚州就成了“後方大本營”


確保她的武周朝廷可以有穩定的漕糧供給


“揚州都督府之印”封泥作為貢品的封裝標記


見證了女王專屬貢品的運送全過程


封泥雖小卻是信任與責任的印證


這也是延續千年的職場生存法則


見證了唐朝因運河而興的繁榮


是城市之間交流的重要印證


對研究隋唐時期朝廷文書和政令


通過大運河傳遞有著重要意義


而封泥還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它的拓片也為後世的篆刻家提供了借鑒


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範圍


封泥


穿越千年的緘默守護者


將古人的智慧與秘密輕輕封存


每一塊都是開啟往昔歲月的鑰匙


讓歷史的溫度在我們指尖流轉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