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從校園到“田野” 布努瑤文化傳承進行時

發佈時間:2023-11-24 09:40:18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李丹萍 齊徵 | 責任編輯:秦金月

當女兒小唯唱起瑤歌,韋肖總會在旁邊一起哼唱。身為瑤族分支布努瑤的一員,這既是韋肖兒時熟悉的旋律,也是女兒當前在校學習的內容。兩代人的童年似乎在這一刻,穿越時光,合二為一。近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溫暖一平方”直播間採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布努瑤傳統文化傳承的故事。

小唯在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的東山鄉中心小學(以下簡稱“中心小學”)讀六年級。從三年級開始,每週她都會到少年宮學習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從陀螺、銅鼓,到刺繡、竹槍,幾乎少年宮開設的每一門課程,小唯都想嘗試。“少年宮每年都會展出小學五、六年級孩子的作品,非常好看。”韋肖説,女兒看到這些作品,就很想參加。

中心小學建於1955年,目前有學生801人,其中瑤族學生775人。自2012年4月起,巴馬瑤族自治縣文明辦、教育局和財政局在中心小學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開設陀螺、射弩、竹槍等布努瑤體育,以及棋藝、歌舞、手工藝等相關課程,助力非遺的保護和傳承。課程學習由學生自主報名,教師由中心小學老師兼任。每逢週三週四孩子們在一起上課。

此外,中心小學還設有瑤族傳承班,主要教授一些具有布努瑤特色的民歌、民舞、民樂,如《瑤山鼓韻》《飛歌滿》《弩舞》《銅鼓齊奏》等。每逢元旦、“六一”等節日,學校會舉辦民族舞蹈、歌曲等展演比賽等。

打陀螺不但需要學習捆繩的方式,還要注意擊打方向。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小唯終於和陀螺達成了默契,非常開心。課上,老師經常讓學生分組比賽,看誰的陀螺旋轉時間最長。有時,小唯也會跟隨老師去外縣比賽或參加活動,為此她很自豪。

“打陀螺是我小時候的遊戲。”每當看到孩子們學習非遺知識,韋肖的心裏都會倍感欣慰。在她看來,這些課程能夠讓孩子們知道瑤族的傳統文化,“我希望他們好好讀書,日後到外面勇敢自信地介紹家鄉的文化,讓更多人了解布努瑤。”

已在中心小學工作6年的數學教師蒙春瑤,從入職起便參與瑤族民族文化相關知識的教學工作。回顧多年的教學經歷,她表示,有些學生對於本民族文化的熱愛很讓她感動。蒙春瑤告訴記者,有的學生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堅持學習,不論是皮鼓、銅鼓舞還是唱歌的課程,都積極參與。

對於同樣在中心小學工作的語文老師譚素菊來説,教學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雖然譚素菊是瑤族,但不屬於布努瑤一支,在接受教學任務前,她對布努瑤的文化了解並不多。今年她負責《瑤山鼓韻》的教學,其中涉及一些步法以及擊鼓的手法,頗有難度。有的學生之前在其他老師的課上已經學會了,還會耐心地來教譚素菊。“和學生相互學習,特別有意思。”她説。

如今,中心小學開設非遺相關課程已有10餘年,項目受到了多方的認可,師生常常被邀請到大型活動進行展演和比賽。不過,副校長蘭桂文坦言,由於參與教學的人多為本校教師,很多人沒有真正接觸過原汁原味的布努瑤傳統文化。他希望能和有親身經歷的、研究非遺的專業人士有更多交流,促進布努瑤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

蒙靈今年68歲,是瑤族祝著節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他曾3次到中心小學和孩子們交流互動。在他看來,非遺進校園的主要目的是在孩子們的心底種下學習非遺的種子。然而,“學生在學校要以學習科學文化為主”,很多關於非遺的深奧內容還需要紮根民間,通過更多的方式進行保護和傳承。

今年7月開始,蒙靈作為老師之一,參加了由巴馬相關部門組織的非遺培訓班,面向東山鄉民間藝人和回鄉大學生,講授相關知識。

目前,巴馬共有72項非遺代表性項目,其中,瑤族祝著節、壯族補糧敬老習俗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當前,巴馬全縣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有3人,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有6人。”縣長余浩學表示,由於目前部分傳承人年事已高,巴馬縣將每年舉辦傳承人培訓班,挖掘更多年輕的非遺傳承人。今年挖掘出蒙萱、蘭海新、蒙有忠、黃成英、黃成龍等11位年輕傳承人。

除了培訓班,巴馬還加強對文化遺産保護知識的宣傳,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展示表演活動;建立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庫;抓基地建設,加強對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傳承;舉辦全縣性的“春節”、瑤族“祝著節”“盤王節”、壯族“三月三”歌節等活動,注重培養民族民間文化傳承人。

位於巴馬新民社區的非遺工坊將瑤族非遺和文旅結合,開發文創手工藝品、建立産學研創基地、培育瑤族新手藝人,帶動群眾靈活多點就業,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産業振興和人才振興。

工坊採用“培訓+訂單+新手藝人”的運營模式,自2022年9月以來,帶動周邊約50位居民就業。“很多人都要照顧老人,接送小孩上下學。”在工坊工作的楊雲花介紹,工坊離家近,時間靈活,很好地解決了大家“家庭照顧”的需求。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丹萍 記者 齊徵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