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提升美術館的專業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

發佈時間:2023-11-22 09:03:37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黃 雋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提升美術館的專業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堅持“兩創” 鑄就輝煌)

黃 雋

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美術館的老專家老藝術家回信強調:“在高品質收藏、高水準利用、高品質服務上下功夫”。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美術館事業總體呈現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據文化和旅遊部統計,美術館的數量從2013年的337家增加到2022年的718家,展覽數量從2013年的4539次增加到2022年的7544次,年度參觀人次從2013年的2914萬增加到2022年的3589萬。隨著美術館數量與品質全面提升,展覽、典藏、研究及公共教育和服務功能持續完善,美術館相關文化消費也呈現上升趨勢。深入研究這一現象,梳理總結經驗,有助於拓展新時代美術館發展新路徑,充分釋放美術館文化消費潛能。

優質展覽、優質項目

增添文旅融合新動能

當下,美術館的邊界不斷拓展,逐漸與旅遊、科技、傳媒、設計等領域融合,越來越多的美術館走進社區、走向鄉村,與周邊環境構建起深層互動關係,通過生活藝術化和藝術生活化,深化文旅融合,賦能大眾美育。

在城市,一座優秀的美術館不僅是文化體驗新空間、大眾心靈棲息地,更在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方面發揮著獨特作用。

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的上海市徐匯區西岸美術館大道,匯集多家美術館。這些各具特色的藝術空間串連成線,豐富了市民和遊客的文化旅遊消費的形式與體驗,促進夜間文旅經濟,賦能區域文商旅融合發展。作為深圳“新時代重大文化設施”項目,今年11月6日正式開館的深圳美術館(新館),同時推出8個開館展供市民免費參觀。新建成的深圳美術館不僅是一家專業藝術機構,也是一個立體的城市休閒空間。場館內的藝術圖書館、藝術書店、藝術衍生品店、志願者服務空間,以及特殊人群服務等豐富配套將陸續推出,持續拉近藝術與公眾的距離,以藝術的方式激發城市活力。

各地美術館參與舉辦的大型雙年展,同樣正在從一種文化現象轉化為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重要方式。比如,“共生世界——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在山東美術館、濟南市美術館等公共文化空間一經展出,便吸引大量觀眾“打卡”,一些觀眾專程從外地趕赴泉城觀展。這樣的高品質展覽,既在大眾與城市之間建立起藝術連接,更對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産生積極作用。與有條件的單位共建共用,利用工業遺存、創意園區、交通樞紐、商業綜合體等公共空間舉辦美術展覽和活動,也是美術館拓展和延伸文化服務、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有效方式。例如,中華藝術宮攜優秀原作在上海地鐵南京東路站舉辦“新海派·新力量——中華藝術宮青年藝術家推介展”,使藝術融入人們日常生活,培養了更多美術館的潛在觀眾。

在鄉村,越來越多的美術館把鄉土文化融入自身建設,成為促進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山西省呂梁市臨縣孫家溝村2019年改造出窯洞式鄉村藝術館,並陸續簽約美院寫生基地近10家。藝術館的創建,不僅使孫家溝的古窯洞建築群陸續得到修繕和利用,也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打開一條藝術通道,成為廣大美術工作者關注孫家溝、書寫大美呂梁的重要橋梁,為鄉村文化建設注入動力。伴隨藝術館的發展,村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更加豐盈,村容村貌也愈發美麗,吸引許多藝術家和遊客前來創作、參觀。

近年來,不少藝術節等項目紛紛將舉辦地設在鄉間田野,使鄉村成為“沒有屋頂的美術館”,大大拓展了美術館的外延,也走出一條農文旅融合新路徑。在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臧灣鄉寒溪村史子園自然村,團隊依託“藝術在浮梁”項目,邀請藝術家充分利用田間地頭的閒置空間、廢棄民居廠房開展創作,以多元藝術形式展現村莊的歷史文化與鄉土生活。生長在田野大地上的“美術館”和藝術作品,吸引了大量遊客,村裏也慢慢有了餐廳、民宿等,帶動百餘名村民就業,過去一年使村莊增收近百萬元。

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優質展覽與藝術項目都使美術館與大眾産生更為廣泛的情感和價值連結,進而産生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為當地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帶來新動能。

藝術商店、藝術餐廳

滿足文化消費新需求

為更好滿足大眾對創意性、知識性文化消費的需求,美術館不斷提升配套服務品質,成為供人們休閒放鬆、開展社交、獨處思考的複合型文化消費空間。

富有創意、設計別致的藝術商店,是美術館延伸公共教育職能、提供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藝術商店中的文化創意産品,不同於一般商店中的商品,而是美術館藏品的形象化身,以及美術館文化理念、藝術特色的高度濃縮。通過近距離接觸文化創意産品,能夠滿足觀眾在美術館中産生的好奇心。如今,不少美術館採取合作、授權、獨立開發等方式,豐富優質文化創意産品供給,培育文化創意品牌。譬如,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自2017年起便策劃了重點文創項目“山月文創·藝術東西”,組建文創小組,推出“山外有山”臥香器、“山月文房”系列禮盒、“山月情”系列首飾等,讓大眾將“美術館”帶回家,推動藝術普及。該館還連續舉辦三屆“深圳印跡——藝術文創在深圳”展覽,跳出本館文創設計的“小圈子”,促進美術館發展與城市文化建設、設計創新互促共融。

藝術圖書閱覽區、藝術書店等配套服務設施,同樣承擔著藝術推廣、社會美育的重要功能。由於藝術圖書專業性較強,一般書店往往儲備不足。美術館作為藝術愛好者的聚集地,通過集中展示和銷售展覽畫冊、與本館藏品相關的藝術圖書等,不僅可以滿足部分人群的專業化閱讀需求,也豐富了參觀者的體驗,引導人們産生興趣、獲取知識、深化思考和創新創造。像北京畫院美術館的“積學書屋”,以北京畫院出版圖書為主,另有中國書畫、美術史論等專題出版物,使人們可以在這裡拓展學習和欣賞藝術的維度,也為美術館宣傳、運營加力提速。

當美術館在專業藝術展館之外開闢出供大眾休閒、社交、娛樂的新空間,提供更高品質的休憩、餐飲等便民服務便成為應有之舉。不少美術館設置獨立休閒餐飲區域,甚至推出與藝術作品視覺審美元素相關聯的特色套餐,乃至打造獨立品牌的藝術餐廳、茶室、咖啡店,使觀眾在疲勞時能夠坐下來,在親切、舒適、美好的環境中,體驗美學與美食的碰撞。中國美術館的文創中心內便設有咖啡店,環境寬敞明亮,窗外便是美術館建築與雕塑作品,觀眾可以在放鬆的狀態中獲得美的享受。既精緻又輕量化的綜合休閒餐飲區域,是美術館發展中産生的新業態,反映出新一代消費者從物質消費向體驗消費的轉型。在體驗消費中,人們不再滿足於僅獲得感官層面的享受,而是更加追求個性化、儀式感、高品質的文化體驗,這是美術館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

對於觀眾而言,無論是在展廳,還是在藝術商店、綜合休閒餐飲區域,其獲得的體驗都是美術館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加強對各區域功能、各類文化産品的提質升級,以潤物細無聲的柔性服務,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中,為觀眾打造一處放鬆身心的港灣,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不僅有利於提升美術館的專業影響力和社會美譽度,還有利於增強美術館自身的“造血功能”。

如今,美術館正成為融藝術欣賞、研究學習、休閒社交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文化空間,跨學科、跨領域、跨媒體的互動更加頻繁。越來越多的美術館也在依託數字技術,不斷拓展新業態、新場景,推出雲展覽、雲教育等數字文化産品和服務,為滿足大眾的數字文化消費需求提供支撐。未來,把握文化發展新趨勢,增加高品質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有助於進一步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激發美術館創新創造活力。

(人民日報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