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近10萬件文物!填補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空白

發佈時間:2023-11-20 09:07:30 | 來源:成都商報 | 作者:蔣麟 王明平 顧愛剛 | 責任編輯:姜一平

近年四川眉山考古發掘,年代最早可追溯至舊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清代,涵蓋青銅器、陶瓷器、竹木漆器、金銀玉器等等,類型齊全,地域覆蓋廣,真實地佐證了眉山多姿多彩的歷史。

江口沉銀遺址入選“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這些歷史遺址和遺物的科學考古發掘,生動展現了巴蜀區域文明向中華多元文明統一的進程。

如成眉市域鐵路S5線建設工程、眉山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建設、四川大學眉山校區建設等重大項目,先後發現了漢代遺址,出土西漢紀年瓦當以及保存完整的明代窯址,保護了大量地下歷史文化遺存……

2023年11月19日,四川眉山召開考古工作新聞通氣會,會上不但公佈了以上內容,還公佈了近年來眉山10處重大考古發現,包含“登雲古城遺址、蓮花壩遺址、壇罐山遺址、眉山文廟遺址、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大墳包墓地考古發掘、汪家廟宋墓考古發掘、二坪上遺址考古發掘、高家坡崖墓考古發掘”等。

從舊石器時代到清代

建立成都平原古人類生存演化序列

考古工作,見證歷史,連接未來。

在通氣會上,眉山市文化和廣播旅遊局局長、市文物局局長王楓介紹,近年來,在四川省文物局的大力指導下,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傾力支援下,眉山高度重視考古工作的開展,優化機構設置,創新工作模式,加強隊伍建設,考古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考古發掘出土文物數量達到近10萬件,文物年代涵蓋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戰國晚期、西漢、東漢、三國至兩晉、唐、宋、明、清,從漢代“排水工程”到宋代“人工水渠”,從青銅器到陶瓷器,從竹木漆器到金銀玉器,類型齊全,年代跨度大,地域覆蓋廣,真實地佐證了眉山多姿多彩的歷史。

王楓説,在工作中,還積極推動“考古中國—川渝地區文明進程研究”考古工作在眉山的開展。截至目前,眉山新發現史前遺址4處:

壇罐山遺址測年結果顯示距今約20萬年至8萬年,是四川省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填補了成都平原舊石器時代考古空白。

蓮花壩遺址測年距今6200年至5900年,是四川省目前發現的唯一一處明確地層關係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

登雲城址基本明確主體為寶墩文化遺存,測年顯示距今不早于4800年,該城址的發現進一步擴大了寶墩文化的分佈範圍及年代上限。

最後一處為彭山區武陽舊石器遺址。

這些重要遺址的發現,對於建立成都平原古人類生存演化序列、構建四川盆地舊石器年代框架有重大意義,逐步揭示眉山從舊石器、新石器至商周時期的人類生産生活狀態。

川大眉山校區等出土西漢瓦當

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雙贏”

近年來,眉山市著力做好文物調查勘探工作,實現了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雙贏”。在城市建設前,事先進行文物調查勘探,根據勘探結果及時調整建設規劃,避讓文物,既保護了文物安全,也保障了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

截至11月,眉山今年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文勘和考古發掘項目共23個,文物勘探面積達85萬平方米,搶救性考古發掘面積1.2平方米。實踐證明,推動考古前置政策落實已成為促進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眉山,成眉市域鐵路S5線建設工程、眉山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建設、四川大學眉山校區建設等重大項目,先後發現了漢代遺址,出土西漢紀年瓦當以及保存完整的明代窯址,保護了大量地下歷史文化遺存。彭山區三醫院建設項目,通過事先開展文物調查勘探,調整建設規劃區域,兼顧文物保護與項目建設協同發展。

成果展示

■壇罐山遺址

20萬年前古蜀人用打制石器生産生活

壇罐山遺址位於眉山市東坡區多悅鎮滴水村與太和鎮馬堰村交界處,地處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支流東醴泉河南岸。

經2020-2022年三次考古發掘,出土石核、石片等石製品500余件。壇罐山遺址發掘出土遺物主要有石器、陶片兩大類。石器分為舊石器時代遺存和新石器時代遺存。

舊石器時代是人類使用打制石器進行生産勞動的時代。根據光釋光測年,初步推測遺址有石製品埋藏的地層最老年齡不低於20萬年。壇罐山遺址考古證明,距今約20余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古蜀人已經擅長用加工後的石器生産生活。

此外,根據石製品埋藏及空間分佈情況,推測壇罐山遺址原生形態受到一定程度水流擾動,但仍保留有早期人類行為與活動的重要資訊,是一處古人類多次光顧、短期活動的場所。

壇罐山遺址的發現與發掘,將逐漸揭開成都平原古人類與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的面紗,進一步為四川盆地的舊石器時代考古工作提供線索、導向和思路,也為下一步構建成都平原乃至四川盆地舊石器年代框架、完善工業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坡區文化和廣播旅遊局局長孫倩介紹,壇罐山遺址的發現,對眉山地方建制沿革有著深遠影響,是眉山歷史的縮影,對東坡區早期人類文明有著補史之缺的作用,是全省文旅資源普查工作中重要的發現之一,為後期文旅融合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為保護展示壇罐山遺址,眉山市東坡區目前已經修建壇罐山遺址保護大棚,將於2024年1月向公眾開放,讓公眾能夠近距離感受20萬年前眉山先民的生産和生活。

壇罐山遺址,為今後成都平原舊石器的發現提供了新思路,也指明瞭新方向。

■江口沉銀遺址

已出水文物7.6萬餘件

博物館明年10月試運作

2016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准對“江口沉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是國內首次灘塗考古。截至2023年4月,總共完成六期圍堰考古,共出水文物7.6萬餘件,具備數量多、等級高、種類豐富、時代跨度大、地域範圍廣的顯著特點。

該遺址考古出土豐富的文物和史料對研究明代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生活史和研究四川文化、填補明末清初朝代更替西南歷史空白、還原湖廣填四川真相都具有重要價值。

據了解,江口沉銀遺址考古發掘以來,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一體統籌、高位推進,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推進江口沉銀遺址保護和綜合利用工作,提出要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江口沉銀遺址博物館。

江口沉銀博物館項目是全國唯一一座以金銀器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批量型寶藏博物館,其選址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街道,緊鄰江口沉銀遺址。該項目佔地200畝,其中博物館佔地60畝,建築面積3.63萬平方米,包括出水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工程,西南水下考古中心、文物標本庫建設工程等,展陳面積7300平方米。

11月19日,記者從彭山區文旅部門獲悉,備受公眾關注的江口沉銀博物館預計將於2024年10月迎來試運作。

■眉州城遺址

孕育三蘇文化的重要載體

2020年7月,眉山市文物局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簽訂共建眉山考古工作站協議,在四川率先成立首個市(州)考古工作站。

三年來,眉山已開展文物調查勘探工作40余項,其中近20項經調查勘探發現了新文物點,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30項,搶救性發掘保護了一大批重要文物。

在眉山文廟遺址系統的文物調查勘探和搶救性考古發掘中,清理出清光緒十三年眉山文廟北側、西側宮墻遺跡。發掘共出土(含採集)文物288件,部分器物保存完好、製作精美。其中瓷器居多,以瓷碗、瓷盞為主,另有瓷盤、銅錢、銅幣等,時代跨度大,其中較為重要的有各類建築構件、經幢等,年代囊括了唐、清至民國。這些重要文物為研究眉山文廟的建築格局、修築方式、興廢歷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材料,對探尋眉山城市文脈,梳理眉山城市肌理,厘清眉山城市的厚重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王楓介紹,正在發掘中的眉州城遺址目前發現有眉州城相關的河堤及河道遺址1處、宋至明清遺址1處、建築基址群1處、井2處,均為新發現的文物點,展示了古代眉州的社會生活痕跡,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稱,正在發掘中的眉州城遺址也是眉山歷史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眉州城遺址考古工作以眉州城的整體復原研究為目標,制定了長期考古發掘工作規劃,將其作為宋代以來府州級城市遺址考古的重要項目。眉州城為古今重疊型城址,是宋代府州城的典型代表,是孕育三蘇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有利於眉山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記者 蔣麟 王明平 顧愛剛)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