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化中國>

鵝首曲頸青銅壺內液體:實錘了,是西漢古酒

發佈時間: 2020-09-18 08:49:16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雙瑞 李文哲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今年5月一則新聞刷屏:一尊罕見的鵝首曲頸青銅壺現身河南三門峽,姿態優美的鵝壺驚艷到人們,壺中6斤多重的神秘液體更是留下懸念。現在實錘了,是酒!


記者從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人員取樣檢測,鵝首曲頸青銅壺內的液體為西漢早期的古酒,並與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醫學方書《五十二病方》中的相關記載頗為相符,是可以止血消炎的藥酒。


“我們正在對液體繼續開展碳氮同位素、植物微體化石、蛋白質組學等分析,以期獲取更多的原料、製作工藝和功用資訊。”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教授楊益民説。


這個青銅壺鵝首微頷、曲頸優雅,低垂的腹部巧妙化作壺身,靜臥于圈足之上。“當時的壺首多呈蒜頭狀,鵝首曲頸造型頗具個性,實屬罕見。根據液體的檢測報告,此壺應該是酒器,可從壺頂小孔倒出美酒。”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立超説。


鵝首曲頸青銅壺出自三門峽後川村古墓群。經考古人員實測,其所在的古墓年代為西漢初年,墓主人應是位身高1.8米左右的男子。男子墓葬還出土銅器、玉器、陶器、鐵器等。其中,銅器有銅鏡、銅印、銅盆、銅飾品等,鐵劍配有由4塊玉飾物組成的玉劍具。“有寶劍,説明是武士。有銅鏡、銅飾品,説明愛美。加之鵝壺內盛有美酒,墓主人應該是位追求生活品質的‘優質男’。”鄭立超説。


為配合棚戶區改造,2017年以來,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後川村古墓群進行考古勘探發掘,發現自戰國至近代各時期墓葬600多座。“結合出土陶器上戳印的陶文‘陜亭’‘陜市’,以及部分墓誌中的文字記載,我們推斷這裡應為歷代陜州城的集中墓葬區。”鄭立超説。


三門峽被譽為“天鵝之城”,每年都有近萬隻白天鵝自西伯利亞遷徙到當地的黃河濕地過冬。鵝首曲頸青銅壺的出土,為這一美名增添了文化底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