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傾盆大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6 10:36:08 |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幾年前,我受阻于一場傾盆大雨,又正逢午飯被朋友爽約,多出一兩個小時要消磨,我於是避進倫敦維多利亞街上一幢煙色玻璃與花崗岩的大樓,那是麥當勞的威斯敏斯特分店。餐館裏的氣氛嚴肅而又專心。顧客們獨自在進餐、讀報或者盯著棕色的瓷磚,堅決而又粗暴地咀嚼著,與其相比,哪怕是飼養棚裏的氣氛都會顯得更加歡快更有禮貌。

 

  這場景使各色各樣的觀念都變得荒唐可笑,諸如:人類有時也會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偶爾也出於真心誠意;生命也許值得忍耐……這家餐廳真正的本事就是能使你焦慮難安。那刺目的燈光,冰凍薯條被扔進油鍋裏的刺喇刺喇聲以及櫃檯工作人員那狂亂的舉止,等於是在一個混亂而又暴力的宇宙中促使你去體味生存的孤寂與毫無意義。剩下的途徑惟有繼續埋頭大嚼,以期抵消掉我們進餐的這個場所帶給我們的不適。

 

  不過,我不愉快的進餐被三十個左右高得不可思議的金髮芬青少年的到來打斷了。發現自己竟然跑到這麼遠的南方而且冰冷的雪竟也變成了雨讓他們大為震驚,也因此情緒極度高漲,他們於是通過拔出吸管、引吭高歌而且互相背來背去來表達興奮之情——引得餐廳的工作人員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是該制止這樣的行為呢還是將其視作好胃口的保證予以尊重。

 

  這幫嘰嘰呱呱的芬蘭少年促使我的拜訪就此告終。我把桌子收拾乾淨,走出餐廳來到緊鄰的廣場,然後我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那突兀、壯麗的拜佔廷式風格,它那紅白兩色磚塊砌就的高達八十七米的鐘樓直刺入霧濛濛的倫敦蒼穹。

 

  受到雨天和好奇的驅使,我步入一個巨穴般的大廳,陷入濃重的黑暗,襯著這個底色的是一千支還願的蠟燭,它們金色的光影搖曳地映出鑲嵌畫以及苦路十四處①的雕刻畫。空氣中彌散著香熏的氣味與教徒喃喃的祈禱。中殿正中的天花板上懸挂的是高達十米的十字架,一面雕刻的是耶穌,另一面是他母親。圍繞高高的聖壇的是用鑲嵌畫表現的基督在天堂受到崇拜,天使環繞的情景,他一腳踩在一個球上,雙手捧著一個聖杯,杯裏滿溢著他本人的鮮血。

 

  外部世界浮泛的喧囂早已讓位於敬畏與靜默。孩子們緊靠父母站立,帶著一種迷惑的敬畏感四處打量。觀光客也都本能地壓低嗓音,仿佛深陷在某個他們不希望馬上抽身而退的集體夢境中。大街上的對面不相識已經被一種特別的親密所包容。人性中每一種嚴肅的特質都似乎被呼喚至表層:你會不由得思考有限與無限,無力與崇高。這幢石造的建築給一切妥協和遲鈍帶來寬慰,並點燃了我們追求完美的嚮往。

 

  在教堂待了十分鐘後,一系列在外面絕難想像的觀念竟然開始顯得觸手可及。在大理石、鑲嵌畫、暗影與香熏的影響下,耶穌就是上帝之子並曾徒步穿越加利利海的事跡竟顯得絕對可能起來。面對雪花石膏的童貞馬利亞雕像以及用以襯托雕像的紅、綠、藍色大理石,你完全有理由想像一位天使隨時都會穿越倫敦上空厚重的積雲,通過中殿的一扇窗戶進入教堂,吹響黃金的小號,用拉丁文宣佈一起即將到來的天國盛事。

 

  四十米之外,在那群芬蘭少年的派對和炸薯條的油鍋相伴之下聽來簡直就是發瘋的這些概念,已然成功地獲得了至高的意義與尊嚴——竟然全賴一幢建築之功。

 

  不妨設想一下能在每天的傍晚返回一個類似斯德哥爾摩以北盧鎮那樣的住宅的情形。我們每天都會被塞滿日常工作的會議、虛情假意的握手、閒聊和官僚主義搞得精神緊張、妥協退讓。我們會為了爭取同事的支援大講我們並不相信的鬼話,會為了那些我們並不真正關心的東西又是眼紅又是焦躁。

 

  不過,當我們終於獨自一人透過大廳的窗戶望著屋外的花園以及漸漸四合的夜色,我們就能慢慢地重新跟更加真正的自我建立起聯繫,而他一直就在舞臺邊靜候我們結束我們的表演。我們隱藏起來的愛玩兒的側面會受到大門兩側的花卉油畫的鼓勵而躍躍欲試。親切的價值會因窗簾精緻的褶痕得到確認。我們對那種適度、富有同情心的幸福的興趣會因地上鋪的毫不矯飾的原木地板而得到滋養和強化。那些環繞我們的材料會向我們説起我們自己懷抱的那些最高的理想。在這樣的場景中,我們就能接近一種誠實又富有生機的精神狀況。我們會覺得內心得到了解放。我們終於能夠——在一種深刻的意義上講——回家了。

 

  無須崇拜任何神祗,一個家就能幫助我們懷想起我們真正的自我,其作用並不遜於一座清真寺或是小教堂。

下一頁一幅畫上一頁物品和建築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幸福的建築:如何認識並欣賞建築的美》
· 中文版序
· 獨一無二的幸福
· 疑慮
· 建築的敏感
· 什麼樣的建築是美的
· 主流意識
· 薩伏伊別墅
· 理性科學
· 泰特美術館
· 椅子的靠背
· 物品和建築
· 傾盆大雨
· 一幅畫
· 古董店
· 我們對美的認識為什麼會變
· 表現自然的趣味
· 美的感覺
· 秩序
· 高層建築
· 當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