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身邊的建國】50後徐建國: 從“不安分”的機床廠工人到遠赴四國的職業外交官

  你所在的城市有沒有一條路叫做“建國路”?你的周圍沒有建國小區、建國公園、建國飯店?你認識“建國”嗎?我想,你的身邊,肯定有個名叫“建國”的人。

  根據公安部門資訊,浙江省有42380位“建國”,其中,杭州地區叫“建國”的人最多,共有8672位。

  “建國”這個名字是一個時代的印記,也是父母對子女建設國家的期待、對祖國的美好祝福。

  2019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年初,浙江省委網信辦在網路上發起#尋找身邊的建國#話題,截至目前,共有16.8萬網友參與了話題討論,話題閱讀量達5.2億次。

01.jpg

  近日,錢江晚報聯合浙江省委網信辦,推出“尋找身邊的建國”系列報道,講講那些我們身邊的“建國”的故事。

02.jpg

  人物 徐建國

  職業外交官,中華人民共和國原駐愛爾蘭特命全權大使

  23歲、45歲、61歲,曾經擺在徐建國面前的選擇有很多。

  17歲時,寧波慈溪機床廠工人徐建國只想當一名小縣城工廠技術員。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走出國門成為一名高級外交官。

  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人這一輩子要面臨很多選擇,而這些選擇,同樣是新中國成立70年來眾多普通人的時代縮影:“如果當時我選擇了另一條路,也許你今天採訪的會是一位技術骨幹、一位企業家,也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採訪的尾聲,伴隨爽朗的笑聲,徐建國這樣感慨。

03.jpg

  23歲 機床廠工人變成大學生,勤奮好學走出鄉村

  1955年,徐建國出生在寧波慈溪的一個鄉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的他,人生啟蒙老師是和自己一起長大的表姐:“表姐年長我十一歲,勤奮好學,她是我最早的人生榜樣。”表姐工作之後,回家都會帶來許多書籍,從世界名著到人物傳記,這些來自外面世界的訊息,讓農村孩子徐建國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17歲,徐建國成為慈溪當地的機床廠工人,這在當時是令人羨慕的工作。“但我心裏想,不能只當一個普通工人,想當技術員。”這是徐建國的第一個人生夢想。

  技術員需要掌握很多數學、物理知識。但徐建國沒有系統學習過,於是他靠著一套《知識青年自學叢書》,自學完成了大部分高中課程。工友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淩晨下班時總能看見徐建國窗前亮著燈、在他工作的工位旁總是滿地的方程式、深夜班下班後看到他騎車10余公里去答疑。多年後工人們仍津津樂道,並以此教育自己的子女。

  1977年9月,一個消息,徹底改變了徐建國的命運走向:停止了10年的高考恢復了。

  “聽説恢復高考,我想證明自己的實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時至今日,講起高考的事情,徐建國依然十分激動。

  那年,徐建國就讀的高中只有三人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徐建國能被浙江大學錄取著實讓老師和同學感到驚訝。事實上,這是他刻苦學習的必然結果。

  “如果我沒有考上大學,也許會走出另一條人生軌跡。”

04.jpg

青年時期的徐建國

  23歲至45歲 成為跨界複合型人才,他與浙大有不解之緣

  1978年,徐建國進入浙江大學材料係求學。因為之前有5年多的工齡,根據政策他可以“帶薪上學”:“一個月30多元的工資,10元貼補家用,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生活費。”要知道,當時樓外樓吃一頓,也就1塊錢左右。

  年長又有社會經驗,熱心能幹的徐建國很快受到同學喜愛,進校一年,他就從班團支書成為係學生會主席。

  畢業後,徐建國留校擔任係分團委書記。從1983年起,他又先後擔任浙江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校團委書記,浙江大學黨委委員。

  90年代初,徐建國被團中央和國家教委選為訪問學者赴美學習,在美國學習近兩年,他在自己熱愛的金屬材料領域,小有成就,研究成果在SIC上發表。

  1993年,徐建國從美國返回浙大。按照組織安排,到湖州德清縣擔任副縣長、同時任浙江大學莫幹山校區管委會主任。隨後幾年,他先後擔任浙江省政府辦公廳財政金融處處長,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任。

  22年時間,徐建國從學生時代的“徐頭”到徐老師、徐縣長、徐處長、徐主任……從高校管理、專業研究到政府部門,徐建國在選擇與被選擇中不斷跨界。

  45歲 心繫祖國,出使四國

  2000年,中組部首次公開選拔高級外交官,除了年齡、級別等要求外,還必須懂外語,徐建國有幸被浙江省委推薦,命運再次向他敞開了大門。

  “他是一個對自己特別有信心、敢於挑戰自己的人,而且他看問題很尖銳,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即便這樣,夫人倪麗也曾質疑他這樣跨領域、跳躍式地工作變化,“但他跟我説,其實所有的工作都一樣,就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經過層層考試選拔,徐建國等12個人成為了職業外交官。翌年,徐建國遠赴南非,從此開啟了長達17年的外交生涯。

  作為外交官,徐建國還是一名新人。外交工作使命崇高、責任重大。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他需要迅速融入與熟習。

  徐建國先後擔任過中國駐喬治亞大使、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務司副司長、中國駐尼日利亞大使兼中國駐西非經濟共同體大使、中國駐紐西蘭大使兼中國駐庫克群島大使及紐埃大使、中國駐愛爾蘭大使。從他手中,遞交過三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親筆簽署的國書。

  在他任職期間,經歷了喬治亞的顏色革命、尼日利亞的人質綁架、紐西蘭基督城大地震等政局動蕩和突發事件,他沉著、冷靜、妥善地應對了這些挑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與利益,圓滿地履行了使命。

  駐外的日子,有挑戰也有歡樂。對徐建國夫婦而言,那些年的特殊經歷難以忘懷。

05.jpg

2013年徐建國和夫人倪麗在中國駐紐西蘭大使館與工作人員一起慶祝農曆新年

06.jpg

愛爾蘭總統希金斯訪問杭州時在龍井十八棵禦茶前合影,左三為徐建國,他右側是夫人倪麗,他左邊依次是愛爾蘭總統和夫人、外長及駐華大使夫婦

  61歲 成了和平發展的友好使者

  2016年,61歲的徐建國結束了職業生涯。本應像常人一樣頤養天年、含飴弄孫,過上輕鬆悠閒的退休生活。

  回國的航班尚未啟程,徐建國就收到了來自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邀請。基金會以傳播中國和平發展理念、開展國際公益活動、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為宗旨,亟需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熟習國際規則、懂得投資理財、具有組織領導能力的管理者。所有這些仿佛將他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串了起來。

  並未多作考慮,徐建國一口答應了下來。一直陪伴在身邊,倪麗心裏很明白,除了合適之外,忙碌了大半輩子的丈夫是閒不下來的。

  64歲的徐建國,如今的身份是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的秘書長,雖説是義工,但工作一點也不清閒,經常出國訪問,不時應邀作專題講座。徐建國對此感慨:“退休以後更忙了。”

  徐建國的故事仿佛現實版的《大江大河》:家庭環境的影響,骨子裏的“不安分”,加上勤勉務實、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他在一個個人生的十字路口,寫下了自己的答案,就像他當年參加高考時那樣坦然而又堅定。

  他的經歷是大時代畫筆下的一軸畫卷,而卷上的濃墨重彩全憑自己一次次主動出手,將命運的斑斕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尋找身邊的建國】50後徐建國: 從“不安分”的機床廠工人到遠赴四國的職業外交官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