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俠在行動 |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將有制度良方

   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立法列車,今年將駛上快車道。

e.jpg

  近日,共青團中央召開2019年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座談會。《法制日報》記者獲悉,今年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將增設網路保護的章節。與此同時,醞釀多年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今年有望出臺。

  這兩個立法資訊,讓座談會上的多位代表和委員感到十分振奮。與會人員認為,加強網路空間未成年人保護已經刻不容緩,需要家長、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參與,而這些職責都需要法律作出規範。加快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立法工作,有利於從源頭和機制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未成年犯中沉迷網路佔85%

  在2019年交團中央辦理的180件建議、提案中,關於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話題佔了不小的比例。

  在全國人大代表、瀋陽航太新光集團有限公司特種加工車間黨支部書記侯漫路看來,網路遊戲對於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

  身體健康影響中,又以對視力的影響最為明顯。數據顯示,我國小學生近視比例已達45.7%,初中生近視比例為74.4%,高中生近視比例為83.3%。心理健康影響中,很多網路遊戲都是以暴力和打鬥等刺激性、成癮性內容為主,未成年人對一些事情還難以辨別是非,很可能受遊戲渲染而出現心理、行為偏差。去年6月發佈的《未成年人涉網刑事案件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在未成年犯中,沉迷網路的佔85%。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彤同樣提交了關於網路遊戲立法的建議。在建議中,伊彤還列舉了一些數據:據從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獲取的數據,全球青少年過度依賴網際網路比例為6%,我國的比例接近10%。2018年6月19日,網路遊戲成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佈為精神病。研究表明,遊戲成癮的患病率約為27.5%。

  伊彤調研發現,孩子們在遊戲上的消費令人吃驚。零花錢並不寬裕的孩子,有的會偷偷省下父母給的早餐錢,有的甚至把生活費全部花在網路遊戲上。

  在伊彤看來,家庭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孩子沉迷網路的“鍋”不能只讓家長背,遊戲企業負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一些網路遊戲在製作階段就設計令人成癮的內容,一些網路平臺在入口端就缺少鑒別,在這樣無孔不入的狀態之下,青少年很難抵制遊戲的“誘惑”。

  法律層面監管尚屬空白

  一些家長的反映和調研時了解到的情況,讓侯漫路對於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現狀感到更加憂慮。

  侯漫路説,現在群眾呼聲比較強烈,曾經有很多家長向她反映這一問題。在地方調研的時候,一些執法監督部門對於立法的呼聲也比較強烈。

  然而,當侯漫路想從法律法規中找到解決方案時卻發現,針對網路遊戲的監管,我國缺少規範性強、操作性強的法律規範,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並不能滿足當前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需要。

  伊彤同樣認為,關注未成年人的教育品質和效果,應該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重點。為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為之提供保障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應該包括國家對未成年人保護的責任,學校、家長、政府等各方面的責任都應該在這個體系當中加以明確。目前,在網路遊戲方面,各方責任還不是很清晰,法律保障還不夠有力。

  伊彤説,我國只有《網路遊戲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嚴格規範網路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法律層面的監管尚屬空白。未成年人因為沉迷網路遊戲,對個人、家庭乃至社會都會造成種種危害,儘快制定規範網路遊戲的相關法律,已經成為家庭和社會的共同期盼。

  建網路遊戲分類管理制度

  侯漫路建議,建立科學的網路遊戲分類管理制度和完善網路遊戲審核機制,從源頭上控制未成年人對不良資訊的接觸。

  “這個分類管理制度,不僅僅包括實名認證,還要對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的時長、時段進行必要限制,還要研製出一些強制性的分類標準,每一類都要有不同的標準和規定。”侯漫路説。

  侯漫路認為,對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最主要的是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建立網路遊戲分類管理制度,需要網路遊戲開發商、運營商的參與,通過立法建立共同行為準則、約束準則。同時,要明確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依法嚴格監督和審核網路遊戲開發商和運營商對分類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對於違規行為一定要嚴懲。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十二中學校長李有毅認為,對於未成年人網路保護,除了要解決沉迷網路的問題,還要提升未成年人的網路素養,這個過程中,要發揮學校的重要作用。

  李有毅認為,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網路生活的階段性特點,建構方向一致、學段銜接、前後相承的中小學一體化網路媒介素養體系。中小學校應把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納入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範疇,納入學校的日常工作、年度工作和發展規劃中。

  “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未成年人網路保護的家校合作協作機制,尤其是針對有沉迷網路傾向的學生,加強教育和引導,並配合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李有毅説。

  李有毅建議,應當對學校的法定義務作出規定。中小學校應當建立未成年人網路安全預警和報告制度,定期將發現的網路成癮、網路欺淩、網路色情、網路暴力問題等上報教育行政部門或公安部門,以便第一時間及時加以分析、疏導和解決。

  應推行網路遊戲實名認證

  讓代表和委員感到振奮的是,自己呼籲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問題,在法律法規的制定、修訂時得到了回應。

  來自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的與會人士介紹説,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堅持了問題導向,多個環節都注意回應社會關切。網路保護涉及到網路遊戲、短視頻等內容,未成年人保護法將對此作出一些限定。需要強調的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作出的是原則性、指導性規範,還需要相關部門作出更加細化的規定。

  除了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設網路保護專章,《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也備受代表和委員的關注。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苑寧寧説,由國家網信辦牽頭起草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曾于2016年9月30日發佈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稿,目前從相關部門了解到,這部條例有望在今年出臺。

  苑寧寧認為,加強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最主要的一個制度設計就是要推行網路遊戲實名認證。“玩網際網路遊戲必須要進行實名驗證,從而對用戶作出未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區分,這樣才能進一步推行各項管理制度。例如,針對未成年人實行遊戲時長的限制,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每天玩遊戲的時長也要進行不同的控制。”苑寧寧説。

  與會人員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的網路保護章節中,有必要對提高未成年人網路素養、網路不良資訊界定、加強行業監管、明確企業社會責任、預防網路沉迷以及個人資訊保護等作出規定。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清朗俠在行動 | 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將有制度良方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