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媒介亂象需警惕:雞湯文、標題黨、新聞反轉……

   當前,媒介內容生産已經不局限于專業媒體人和媒體機構,從網路主播、微網志主、微視頻拍客、網紅、答主,到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社交媒體演算法、搜索引擎……新的傳播力量、傳播元素的出現,激化新的傳播失序和博弈,傳播者表現出良莠不齊的媒介素養,諸多熱點現象值得關注。

2015030410101514071.jpg

  
  1、雞湯文暗藏“黑産”
  
  近年來,不斷有媒體曝光稱,朋友圈淪陷在了雞湯文的槍口之下,逐漸取代電視購物,成為新的産品行銷渠道。有調查稱,微信“朋友圈”所謂的雞湯文大多由專門的微信公眾號或App等轉發平臺進行分發,註冊人員再通過轉發此類附帶廣告的文章來獲取分成。這些轉發的雞湯文背後暗藏著獲利豐厚的“轉發”産業鏈。
  
  2、“標題黨”現象氾濫
  
  “標題黨”並不是一個新現象。但是隨著“10萬+”等新媒體績效考核標準的出現,傳統的新聞價值標準逐漸讓位於“搜索引擎優化”“熱門推薦”“迎合受眾趣味”等。“煽、色、腥”噱頭重新佔領新聞資訊平臺,“標題黨”現象甚囂塵上。
  
  3、新聞常反轉,“把關人”缺位
  
  “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山東産婦紗布門”……反轉新聞接連上演,不僅傷害了媒體公信力,也讓公眾情緒被反覆玩弄,次生網路謠言、極端化表達、隱私權侵犯等都不斷污染著網路輿論環境。反轉新聞的盛行,反映了眾聲喧嘩時代“把關人”角色的缺失。
  
  4、倫理爭議與低俗亂象
  
  網路直播、微視頻分享等平臺上色情、暴力、低俗資訊常常為人詬病。2016年整頓後,對主播、網紅等職業門檻有相應提高。各類電信詐騙、裸條裸貸等現象的出現,在2017年得到有效遏制,但仍可能死灰複燃,須加大綜合治理、依法治理力度,更要提升使用者、提供者、傳播者、監管者共同的媒介素養。
  
  5、自媒體平臺,嚴肅新聞生長失序
  
  不少並不具有新聞採訪發佈、規範審核機制的商業平臺,也出現大量原創性的涉時政要聞、國計民生、公共政策等硬新聞或評論。由於缺乏新聞採訪報道專業性和嚴謹規範的工作體系,往往缺乏權威真實信源的佐證,導致資訊誤解誤讀的情況增加。今年5月,國家網信辦已出臺相關規定,引發業界討論。
  
  6、蹭熱點不當,運營失范
  
  蹭熱點,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源於新聞價值的“顯著性”,即體現為考察事實本身要素的知名度。這原本無可厚非,只要合適、得體和巧妙,可以為媒體加分。但也有很多蹭熱點行為做得非常不得體或笨拙,與自身本分和形象差距甚遠,因此産生了反效果,引發各界反思。
  
  7、專業意識不足,損傷公信力
  
  以訛傳訛、求證不足,以次充好、濫竽充數,舊聞炒作、商業炒作等新聞産品不時冒出。少數政務微網志對自身的定位不明,就自身職責視而不見,對網民留言和投訴置之不理。同時,少數政務微網志發佈一些心靈雞湯、交通出行、美食旅遊,甚至網路段子等,為了流量和轉評讚而忽略自身定位,不重實際,就會失去粉絲的信任,丟失口碑。
  
  8、付費意識上升,內容侵權現象並存
  
  近年來,因版權引發的傳統媒體、商業門戶網站、自媒體人和新聞客戶端之間的糾紛越來越多,“換了標題又是一篇好文”的現象屢見不鮮。與此同時,視頻、音樂付費會員訂閱,付費問答平臺涌現等反映了“網際網路+”時代智慧財産權意識的覺醒。“知識有償”正逐步打破“資訊免費”的慣性思維,也是媒介素養的體現。
  
  9、平臺營造虛假繁榮,透支行業公信力
  
  微信宕機一次,讓很多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和點讚量原形畢露。“水軍”“刷榜”“刷單”“假買”……各種花錢買粉、買關注、買閱讀量、買點讚的爆料層出不窮,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誤導消費者。
  
  10、封閉意識滋生,有悖網際網路開放價值
  
  在開放的網際網路環境中,壟斷、封閉與網際網路“平等、連接、分享”的價值相違背。今年以來,業內發生若干事件,如蘋果iOS系統應用商店與微信小程式的分歧。此外,政府與網際網路平臺數據合理開放的議題等出現。不少媒體也引入了開放性的機制和平臺,使自身煥發出生機活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十大媒介亂象需警惕:雞湯文、標題黨、新聞反轉……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