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央視等國家隊加入直播混戰 直播正撬動媒體變革

   2月19日,《人民日報》推出全國移動直播平臺“人民直播”,主打移動直播的央視新聞移動網同日上線…… 媒體直播正在從過去兩年的零星探索,進入集體試水階段。媒體有望借助直播迎來新媒體時代的“第二春”。 

  《人民日報》現場直播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
  
  五大衛視官微通過一直播視頻直播跨年晚會;
  
  央視新聞在微網志全程直播兩會盛況……
  
  2016年,媒體發起上萬場直播,僅在微網志平臺觀看人次就高達5億。

filehelper_1487657579688_86.png

  直播之前的新媒體時代曾經見證了傳統媒體影響力的被衝擊。由微網志開啟的全民作者時代,由微信開啟的全民自媒體時代,由於資訊發佈的“零門檻”,資訊發佈者的去中心化,資訊傳播的分佈式特徵,眾生喧嘩成為社交媒體的輿論生態。小道消息與謠言齊飛,真相共謬誤一色。
  
  新聞當事人、目擊者可以直接發聲,傳統媒體的新聞壟斷權被繞過。由於新聞采編流程的限制,在新聞熱點事件的資訊跟蹤、發佈上,媒體往往滯後半拍,甚至很多媒體將網路熱點當作新聞線索,從輿論引導者變成了“跟風者”,由主動變成了被動。
  
  傳統媒體與自家新媒體的內容“兩張皮”,媒介融合很多時候變成了媒介分裂。傳統媒體的專業優勢、團隊優勢、技術優勢難以彰顯。而過去一年來,在魚龍混雜的新媒體生態中,直播讓媒體重新找到了自身價值,強化了自媒體無法複製的優勢。
  
  如果過去是“有圖有真相”,在視頻直播時代,有直播才有真相。從圖文到視頻、直播,內容的門檻驟然升高,把絕大多數的草根自媒體擋在了外面,傳統媒體的技術、團隊,他們的新聞策劃與執行能力都有了用武之地。不僅如此,他們在前期積累的百萬、千萬級粉絲也讓他們的直播不缺觀眾。
  
  隨著直播的興起,只有穩定輸出,有自身品牌與穩定受眾的專業媒體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足夠的觀眾。這就迫使媒體機構在新聞生産方式上的根本性變革,培養“網紅型作者”,探索屬於自己的直播風格,主動策劃那些觀眾可能會感興趣的直播選題。

filehelper_1487657592967_45.png

  從裏約奧運會到杭州G20峰會,從開學到中秋團圓,從國際事件到國內新聞,從西沙群島到西北腹地……媒體的鏡頭跨越中國、遍佈全球,發起多樣化直播內容逾萬場。
  
  娛樂化的直播容易形成同質化競爭,平臺的興衰伴隨著主播的轉移。而隨著媒體機構的不斷壯大,給直播平臺帶來愈加豐富的內容。一下科技聯合創始人雷濤認為,不管是平媒、電臺還是電視臺,“直播未來會成為媒體的標配”。
  
  直播正開創媒體報道新趨勢:
  
  2016年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等媒體發起直播35場,觀看人數2578萬,點讚近1.9億;
  
  奧運期間,超過40家媒體直播近百場,觀看人數超過5000萬;
  
  G20峰會期間,央視新聞微網志48小時不間斷直播,觀看人次達2139萬,8家央媒+浙江本地媒體共計直播45場。
  
  第一時間趕赴突發事件現場直播的媒體日益增多,也出現了具有地域特色、媒體特色、垂直特色的連續性直播。直播引領新媒體進入個性化時代。

filehelper_1487657603454_52.png

  “直播平臺該告別野蠻生長了。”幾個月前,《人民日報》公開向直播行業喊話。國家網信辦出臺《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為亂象叢生的直播平臺套上了“緊箍咒”。一時之間,平臺轉型與內容升級成為直播行業健康發展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
  
  2月19日,《人民日報》與微網志、一直播共同推出的全國移動直播平臺上線,用實際行動指明瞭直播行業的轉型方向。目前,已經有百餘家媒體機構、政府機構、自媒體、名人明星等入駐該平臺。
  
  2月18日,中央電視臺與37家省級、計劃單列市電視臺共同宣佈成立電視新聞融媒體聯盟,並舉行簽約儀式。現場還舉行了央視新聞移動網的入駐簽約儀式。2月19日,央視新聞移動網也正式上線, 還專門為作者打造了移動直播系統“正直播”。
  
  兩大平臺的同日上線,打響了媒體直播的發令槍。媒體直播從過去的零星探索,進入集體試水階段。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人民日報、央視等國家隊加入直播混戰 直播正撬動媒體變革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