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我們需要怎樣的大學?時隔三年,溫州再出招
發佈時間:2023-10-19 10:37:45    

   10月18日,溫州召開舉行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大會。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今年8月,浙江高規格召開首次高等教育強省暨高水準大學建設工作推進會,還出臺系列意見,以超常規力度支援和推動高等教育新一輪高品質發展。此番,溫州時隔三年對高等教育發展再度謀篇佈局,其意義不言而喻。

  我們究竟需要辦成怎樣的大學?溫州又要如何將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落到實處?會上,人才引領、內涵發展、服務地方等高頻詞接連被拋出,明確路徑。

  多次部署,意味深長

  和一些兄弟省市相比,或許經濟發展處在同一梯隊,但在高教實力方面,高等教育的短板是浙江多年來的痛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及“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高等教育能否高品質發展,顯然至關重要。

  以高等教育提質,助推經濟高品質發展,對於溫州這座曾靠著市場模式創新走出來,而今又以創新為突圍關鍵的城市而言,更是急不可待——

  2019年10月,溫州市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溫州高等教育發展工作,提出要把高等教育發展作為事關溫州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課題來抓。隨之,《建設高水準大學助力創建溫州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區工作方案》印發,把教育高品質發展與區域競爭力提升緊密結合。

  一年後,溫州舉辦高等教育發展工作座談會,提出要鞏固提升溫州作為全省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強溫州作為浙南閩北贛東區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輻射力和競爭力。

  時隔三年,溫州為什麼再次將目光匯聚到高等教育的發展上?

  一方面,高水準大學是溫州城市創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當前各在溫高校已建重點實驗室佔全市超七成,其中省級以上實驗室佔到全市近八成,高水準大學作為科技創新策源地的地位愈發凸顯。

  另一方面,高水準大學是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的燙金名片。根據七普數據顯示,溫州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較杭州、寧波等城市有明顯差距,且溫州每萬人大學文化程度和杭州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想要實現人才的穩定輸入,並不斷提升品質,高校是關鍵主體。近三年,溫州高職畢業生留溫率達到54.36%,高於溫籍生源率14.86個百分點,人才流入效果顯現。與此同時,去年溫州大學生初次就業留溫率提升至39.3%,未來空間巨大。

  提質之困,溫州出招

  在大會召開前,一份名為《溫州市加快高等教育高品質發展實施方案(2023—2027)》的“20條”舉措正式發佈。

  《方案》在體制機制、學科建設、要素保障等方面進行改革突破,特別是就當前溫州高等教育發展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圍繞優化高等學校佈局結構、加強高等學校學科專業建設、全力引育高層次人才、全面改善高等學校基礎辦學條件、擴大和落實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全面擴大高等學校開放合作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回應和解決辦法。

  從規模上看,溫州目前共有普通高校11所,其中本科高校6所、高職院校5所,成人高校1所,全日制在校生約15.59萬人,高校數量和在校生人數穩居全省第三。

  然而,當前茶山高教園區可用空間有限,大學城配套設施建設有待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和眾創空間數量較省內先進地市仍有差距。

  新的空間在哪?方案明確提出了“第二高等教育園區或職業教育園區”的概念,計劃依託溫州理工學院、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探索在溫州灣新區打造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特色的第二高等教育園區或職業教育園區,推動高校與産業園區深度融合。

  從品質上看,溫州“雙一流”頂尖學府建設有待突破,具備全國行業競爭力的優勢學科、優勢專業不多,簡單説,高等教育之基還需進一步穩固。

  《方案》從頂層設計角度完善機制,提出健全高校辦學發展聯審協調機制,強化高等教育資源統籌。其次,明確“一校一目標”,例如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爭創省“雙一流196工程”院校;溫州理工學院、溫州商學院創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溫職院、浙工貿、溫科院加快整校或專業“升本”等。

  從結構上看,各大院校的優勢學科、專業建設特色不夠鮮明,存在個別熱門專業一擁而上的問題。這也導致了效益方面,人才留溫率、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在溫高校服務地方能力不足。

  對此,《方案》專門提出將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鼓勵高校新設一批適應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專業。

  實際上,一項對在溫高校的專業調整工作已經啟動。“我們積極協調支援高校優先發展智慧製造、新能源、人工智慧、現代農業等新興專業,加快建設康養、家政、智慧財産權等人才緊缺專業,調減或停辦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溫州市教育局高教處負責人表示。

  除了專業匹配外,針對塊狀經濟的發展需求,精度更高的人才培育方案還落在了行動上。大會現場,一所全新學院揭牌誕生,名為溫州數據學院。這是溫州市第一所專注培養數據人才的實體化産業學院。雖然只讀一年,不發畢業證,卻有大批學生“排著隊”等入學,這就是匹配産業發展新方向專業的魅力。

  關鍵小事,格局打開

  未來三年,溫州的大學要奔向怎樣的目標?《方案》提出到2027年,溫州力爭溫州醫科大學、溫州大學2所高校入選浙江省“雙一流196工程”院校,實現國家“雙一流”高校、職業本科院校零的突破,高校畢業生留溫率達到43%以上。大力提升高校的學科建設水準,到2027年,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數達到15個以上。

  無論是“破零”,還是“攀峰”,達成目標的路上,政策既要拉開格局謀框架,也要于細微處見溫度。

  溫州抓住關鍵“人”的招引,近幾年,持續迭代人才住房、子女入學等政策,從實實在在的小事上貼心關懷留溫人才。其中,高校人才配租、配售人才住房753套,791名高校人才享受了住房補貼,283個高校人才子女入學問題得到解決。

  舉措格局在《方案》中得到了立體式地打開:真金白銀支援、政策放權鬆綁、生活小事關懷等,溫州力求打造引才留才的新生態。

  例如,針對高校引才存在同城不同待遇的問題,省屬高校首次被納入各項市級人才政策覆蓋範圍,在人才安家費、人才購房補貼、博士後流動站資助等政策上享受同城待遇。

  針對高層次人才緊缺,考核招錄繁瑣、自主性不強的問題,高校人事管理許可權得到放寬。一方面,教師招聘調配自主權擴大,高校可自主組織實施公開招聘工作,同時對符合相關條件的高層次緊缺人才,由高校自主考核錄用,從過去由人力社保部門審批變為審核備案,即可聘用。

  謀篇佈局的任務圖已經繪就,廣招天下人才的招募令業已發出。相信,更多的“雙向奔赴”將會在溫州發生。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周琳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