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月12日訊(記者 宋柏霖)“我生在通州大運河邊,這裡不僅是京杭大運河的北首,也是眾多非遺項目傳習之地。”北京市通州區大運河太極拳推廣中心主任、王西安拳法研究會北京大運河分會會長劉德宇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對這片養育他的土地和大運河有著深厚的感情。
劉德宇與其師父王西安共同練拳
劉德宇練拳
千年運河古韻,百年太極傳承。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佈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2020年12月,太極拳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太極為魂,水系為脈,太極拳與中國大運河共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作為陳氏太極拳二十世第十二代傳人,劉德宇從2003年開始在北京武術俱樂部學習太極拳,為了提高拳藝,2005年追隨師父于國內外各地學拳,得到了王西安老師的悉心教導和陳式太極真傳,于2014年獲得澳門國際武道大賽陳氏太極拳冠軍,並獲得王西安拳法研究會頒發優秀傳承人獎。近20年習武生涯,劉德宇一直在為太極拳的普及與傳承奔走,自2015年起曾在中央電視臺、北運河管理處、克虜伯公司、通州區直機關等多家單位開展太極拳培訓或太極拳推廣講座,並於同年在通州區成立大運河太極拳推廣中心,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推動太極拳更好地向下傳承,把太極學堂帶到大運河畔。
“大運河文化溝通南北,融匯了京津、燕趙、齊魯、中原、淮揚、吳越等眾多地區性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這與太極拳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處。”劉德宇向記者介紹,太極拳在創建之初就有太極這個概念,太極生陰陽的概念來自於易經。太極拳結合了長拳、導引術、呼吸吐納、經絡學説以及陰陽五行,發展成為太極拳,既是修身養性、鍛鍊身體的拳種,又有文化屬性。“大運河通過南北的漕運往來增進了運河沿線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太極文化也是如此。在學習太極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增進理解,讓更多的老百姓能夠認識到太極的好處。在提升人民群眾健康意識、促進身心健康、推動人與人和諧共處、增強社會凝聚力等方面,太極拳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大運河文化傳承千年,而對於太極文化而言也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如何推動太極拳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劉德宇表示:“好的文化,能夠經過世代流傳下來,應該既具有藝術性的高度也能植根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太極拳發展至今,應該堅持走大眾文化路線,與更多的老百姓接觸,才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播和延續。在學拳的過程中讓時間去證明太極拳能夠起到很好的修身養性作用。”“學拳明理”,劉德宇表示,太極拳所蘊含的陰陽迴圈、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養生觀念,豐富著人們對宇宙、自然和人體運作規律的認知;其松柔圓活與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師重道、學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滿等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涵養著人們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
2021年6月開始在北京市通州區潞河國際學園太極課程培訓
2019年4月“王西安拳法八式太極拳”公益課順利舉行,中心響應人民網號召積極參與“人民太極 健康中國”公益大行動
為北京運河管理處、通州區區直機關、通州區婦聯、進入通州區社區靚景明居社區等太極拳培訓課程
劉德宇向記者介紹,自大運河太極拳推廣中心成立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太極拳的公益教學,每年定期舉辦公益班課程並推出了多項太極拳進校園、進社區的推廣活動,得到了通州區民政局、體育局、婦聯等單位的大力支援。打好太極拳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調理氣血的運作,緩解疲勞,續養精神,明目調息,改善當代亞健康狀態,只有大家身體康健,才能促進家庭建設,讓我們的家庭更美好,為運河畔的老百姓搭建一個通往高品質生活的健康橋梁。“讓‘太極魂’融入到運河畔,讓大運河兩岸的老百姓能夠通過學習拳法技術、交流太極文化,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作為太極拳傳承人不可推卸的使命。”
當得知中國網成立大運河品牌聯盟,劉德宇表示,非常願意參與其中並希望通過推廣太極拳的方式讓弘揚大運河文化、傳播大運河精神變得更接地氣。“大運河文化不只是專家學者應該關注的內容,同時也是生活在運河邊的老百姓應該關注的內容,品牌聯盟建立應該更多地吸納社會各界的力量,找到一种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傳承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個自然的生命過程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
推薦閱讀:
在大運河畔邂逅閱讀打卡地 社會資本助“書香副中心”更接地氣|運河品牌+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