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重生”與當代造園:揚州紅園改造升級的背後

發佈時間: 2021-12-31 15:55:08 | 來源: 澎湃新聞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這是清代漁洋山人對揚州的描述之一,其中的名句“綠楊城郭是揚州”與“煙花三月下揚州”一樣,都是歌咏揚州的名句。

這一名句所寫的就是揚州北護城河一帶,上世紀50年代,當地利用北護城河西端的園林與建築創建了紅園,成為當地著名的花鳥魚蟲市場,也成為一代“老揚州”的記憶。澎湃新聞獲悉,揚州當地去年開始進行了紅園改造提升工程,在保留原有幾大建築群與古韻的同時,注入多媒體藝術與現代觀念重新“造園”,再現揚州城北第一景——綠楊城郭“城闉清梵”的當代風貌。新紅園“仙次元”在2021年12月30日起揭開面紗。目前紅園已經被列入北護城河文旅消費集聚區的整體規劃,成為揚州推動“古運河重生”“古城新生”的重要項目。

北護城河歷史街區與紅園的前世與今生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富甲天下”的揚州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素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風物繁華之城。

揚州不僅是淮鹽的重要産地,而且臨近長江、淮河,又有京杭大運河的漕運通道,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讓揚州自隋唐起就成為江南商業重鎮,隋煬帝曾在此建立行宮、樂而忘返,唐朝時揚州更成為海外貿易重鎮,有“揚一益二”之稱;清代的揚州獨佔漕運、鹽政、河務三大要政之利,康熙乾隆各六次南巡,使得揚州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一升再升,揚州鹽政收入獨佔朝廷收入的近1/4,海鹽、藥材、茶葉、珠寶四大物流集散,揚州迎來空前的第三次繁榮,揚州學派,揚州書畫,繁盛一時,揚州炒飯、揚州包子成為我國餐飲對世界影響最大的産品之一,“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獨特的揚州生活造就了揚州社會服務業三把刀的發展,“到揚州玩得好吃得好,還要享受剃頭洗把澡”早成為近300年來揚州生活的典型寫照,而紅園一帶就是其縮影。

揚州瘦西湖揚州北護城河,東起古運河,西至瘦西湖的西園曲水景點,沿岸分佈了天寧寺、禦馬頭、冶春、史公祠、紅園、卷石洞天等景點。從禦馬頭上,可以看到“乾隆水上游覽線”,這條乘船的線路,還原了乾隆船行去瘦西湖的路線。循著路線可以體驗“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勝境。

紅園附近的冶春茶社紅園鄰近“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始處,對於地處北護城河的這一園林,清代李鬥在《揚州畫舫錄·城北錄》中曾記載:“‘城闉清梵’在北門(河)北岸,北岸自慧因寺至虹橋凡三段:‘城闉清梵’一,‘卷石洞天’二,‘西園曲水’三也。自慧因寺至鬥姥宮及畢、閔兩園,皆在‘城闉清梵’之內。”

昔日揚州紅園

紅園花鳥魚蟲民間收藏品市場

揚州盆景借助北護城河水邊環境與歷史建築建成的揚州紅園創建於1958年,起初的名稱叫“揚州花木商店”,由於辦公地點及主要生産園地在冶春園內,1959年更名為“冶春園花木商店”。上世紀 70年代末,紅園生産的盆景和金魚、鳥類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尤以揚派盆景銷勢最旺,最盛時,紅園有生産基地30多畝,擁有各式盆景和花木數萬盆,金魚池240余張、養鳥專用三層樓房一座。紅園盆景在歷屆全國性盆景評比或展覽中,多次榮獲一等獎、佳作獎,參加過在德國、英國、比利時、法國、荷蘭、義大利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地區舉辦的盆景藝術展覽。2004年,為整合揚州市旅遊資源,揚州市政府將紅園盆景併入揚州盆景園,充實了隨後創建的“揚派盆景博物館”。揚州紅園原來的生産基地(綠楊村一帶)則被打造為紅園花鳥市場。

紅園片區改造現場揚州文化旅遊學者華幹林認為,紅園不僅見證著綠楊城郭是揚州,對於揚州人而言,還代表著一種真正接地氣的生活。紅園裏面不僅有花鳥魚蟲,還有許多攤販在售賣收藏品,小藝術品,且靠近揚州有名的冶春茶社,早上“皮包水”(早茶)後到紅園逛逛,淘寶,逗鳥,遛狗,看花……是老揚州人的一大愛好。這煙火味十足的生活氣息,已深深的鐫刻在老一代揚州人的記憶裏,週末的紅園更是孩子們的動物世界,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其悠久的2500年揚州歷史造就了“揚州慢”文化,而這種自在、篤定的滋味己深深滲入到揚州人的生活中。

2017年,紅園市場原有的花鳥魚蟲市業態搬遷至花都匯,紅園的重新整合規劃逐漸被提上議程,這一見證揚州文脈與市民生活的園林如何升級改造也因此備受關注。

多媒體藝術的改造與現代“造園”

揚州冶春茶社天下知名,改造中的紅園緊鄰冶春,如今,從新北門橋上看去,叢叢綠樹間,可以看到一幢幢粉墻黛瓦的亭臺樓閣,中間點綴著園池假山。臨河邊有“牌坊銘”三個大字,走進其中,八九幢小樓掩映于竹林古樹間,有翹角飛檐,有小瓦花窗,一片古色古香。

“揚州作為一個有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的城市,這些年我們也在思考,如何把這樣一個觀光城市轉變為旅遊度假城市。以紅園為例,這個地方以前是花鳥魚蟲市場,相當於是市井文化的集散地,比較接地氣。但後來隨著城市的建設,原來的花鳥魚蟲市場搬遷到了別處。市場搬遷之後,我們就在想,在老城區邊上,在這樣的一個有歷史人文積澱的地方,能重新打造出一個怎樣的空間,對此,揚州市委、市政府領導都有著很高的期待。在思考的過程中,紅園這個項目擱置了4年多。”負責紅園管理規劃的揚州瘦西湖旅商集團負責人于為民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説,“當前揚州市委、市政府正在按照習總書記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和讓‘古運河重生’的要求,全力推進北護城河文旅消費集聚區建設,努力將其打造成‘好地方’揚州的文化旅遊新亮點、城市更新新名片,打造成讓遊客記得住、叫得響的文化旅遊品牌,成為揚州大運河文化帶和文化旅遊名城建設的城市精品工程。揚州紅園—仙次元文旅潮流街區作為北護城河文旅消費集聚區的西橋頭堡和首發項目,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市場前景。未來以北護城河為連接,將冶春、富春和虹橋坊、瘦西湖連接在一起,也定能成為揚州新的一大旅遊新區,真正實現全域旅遊。”

新紅園效果圖

新紅園內的多媒體藝術效果圖

新紅園內的多媒體藝術效果圖據介紹,紅園片區改造項目是揚州文化旅遊改造的重要節點性工程之一,項目總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佔地面積21000多平方米。基本保留原先的幾大建築群,主要對外立面進行改造,此外,在北護城河岸邊也新建了部分古色古香的建築。揚州瘦西湖旅商集團通過引入專業管理團隊上海壹峨野商業管理公司,總投資額超過1.6億元,多媒體沉浸式體驗場景營造投入近2000萬元,將這塊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背靠瘦西湖、古運河、東關街三大自然客群流量高地進行提檔升級,既要保留“紅園”情懷;又由“園”到“元”,擴寬受眾群體及遊客,豐富業態,彌補缺失,打造文旅商業新模式、新概念—“仙次元”。

紅園片區改造現場

紅園片區改造現場負責“仙次元”項目運營設計的設計師張德方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介紹説:“從整個紅園項目定位來講,揚州有很多園林,我們希望把這個項目打造為一個年輕人喜歡的數字園林,所以我們加入了許多多媒體創作。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盡可能把原來一些花鳥魚蟲等特色的東西保留下來。在創作過程中通過多媒體影像的效果,讓整個建築物上有mapping的效果呈現,講述花鳥魚蟲的新故事。此外,我們也想在商業上有所創新,仙次元在打造商業4.0其中一條就是擊穿線上與線下,形成我們稱之為的元宇宙概念。讓生活遊戲化,遊戲生活化。這也是在年輕人視角裏一個不一樣的東西。”

“光影紅園耀揚州”活動現場對於“仙次元”的名稱由來,張德方表示,“揚州是一個讓人感到仙氣的城市,‘次元’的字面意思就是維度,是一種概念性的想法,當下因新時代的消費場景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從實體經濟轉變為O2O,其中自帶科技感的新零售時代頗受年輕一代青睞,特別是有‘次元’文化也在吸引著新一代年輕人。紅園給人留下的回憶是美好生活方式的體現,而我們希望繼續保留老揚州人這種自在、悠閒下積累的文化的傳承;但在此基礎上提高層次,不單單局限于閒逛的層面,而是能夠打開精神層面的需求,從揚州的歷史文脈中走來,帶著揚州的仙氣,走向年輕,走向更適應當下甚至未來的‘仙’生活狀態,開闢一個YOUNG州仙次元,最終形成揚州夜經濟與運河文化帶上的年輕力擔當。”

“光影紅園耀揚州”活動現場“我們非常尊重敬仰揚州文化,這裡的底蘊太深厚了,所以紅園這個項目從設計之初就不斷地聽取揚州文化界專家學者的意見。在這次修繕過程中,也一直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建築的原始風格。”張德方説。據施工現場相關負責人介紹,紅園建成已久,內外立面破敗嚴重,此次經過修繕,在保留老建築群的基礎上,進行了地面平整、房屋修繕、園林造景等。同時,結合現代設計手法,營造出獨具品位的藝術展示空間。

“光影紅園耀揚州”現場對於新紅園內的多媒體藝術“沉浸式”設計,張德方介紹,新紅園致力於打造一座承載揚州風土人情的開放式街區,推動揚州文化與現代潮流融合共進,集中展現一個揚州式文化生活的沉浸式商業空間,充分演繹當代揚州的風雅繁盛及市井煙火。新的紅園同時包含表演廣場、觀景樓臺、國潮夜市回廊等業態,打造多媒體互動環境、燈光秀、獨立IP形象等。目前,已簽約君亭夜泊酒店、霓虹跳舞俱樂部、喜捨茶空間、香園等多家品牌,組合成一個全新意義的開放式街區圖景。

“光影紅園耀揚州”活動現場12月30日下午,“光影紅園耀揚州”活動首次開啟。現場國內説唱新勢力登臺表演,“仙次元”IP人物“EVA”初亮相,新媒體裝置“花、鳥、魚、蟲”四大“仙次元”靈寵互動等活動精彩紛呈,可讀、可聽、可看、可遊、可玩、可回味,隨著紅園片區重現活力,讓當地市民、遊客感受藝術的暖意和城市的溫度。熱心於古琴文化傳承的汪俊峰過去常來紅園,當天成為第一批觀眾來到重新開放的紅園,他感嘆説:“這裡既有古韻,又有新意,和過去比,更精緻了,現在代表著紅園的新生。”

一系列項目見證古運河“重生”

北護城河邊新紅園項目也是揚州運河“重生”的重要項目之一。

作為與運河同生共長的原點城市、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和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揚州通過感恩運河、守護運河、反哺運河的綿綿情懷融入城市的血液和基因中。

“北護城河的改造,在注重揚州歷史與文脈的傳承保護的基礎上,主要圍繞全域旅遊進行規劃。過去揚州傳統的旅遊項目是‘瘦西湖、大明寺、個園’,但事實上,旅遊産品如果太單一是留不住遊客的。揚州文化旅遊的規劃是圍繞‘統籌、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進行深度規劃,尤其是從北護城河到瘦西湖,把很多文化景點串成一條線,所以到揚州旅遊並不僅限于‘煙花三月’而是多季節的,同時也可以夜遊揚州。”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區管委會主任沈伯宏對澎湃新聞介紹説,“紅園作為在北護城河文化旅遊集聚區的重要軸線上,要與北護城河、大運河沿河景觀形成聯動,遙相呼應。”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此前,位於揚州三灣濕地公園,緊鄰古運河的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已于2021年7月1日開館,從古運河邊揚州首座以鋼結構為主體建設的唐風“大運塔”、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到北護城河邊的一系列改造工程,無不顯示古運河孕育的深厚文化底蘊在當下的新生。如果追溯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則不能不提到西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隋煬帝楊廣在邗溝的基礎上開挖南北大運河,揚州由此成為中國大運河的“原點”。

在地處揚州市邗江區竹西街道的邗溝之畔,除了吳王夫差廣場、大王廟等名勝,邗溝風光帶的提升改造工程也正在規劃之中。參與這一策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準備在2022年初圍繞這一主題邀請國內名家進行論壇研討,並策劃以文化藝術節為主要內容的低碳項目,主要策劃者説:“其實我們不是揚州人,但一到揚州就喜愛上這了,甚至準備以後安家揚州,運河邊的揚州確實是個有著仙氣的地方,讓人愛戀,參與揚州古城的城市更新與運河邊文化項目的建設,更多的是對揚州文化的敬意。”

據了解,揚州以特色小鎮為載體,結合美麗田園鄉村建設,也在培育運河沿線10個旅遊風情小鎮,實現大運河文化帶揚州段文旅項目全域覆蓋;以文旅深度融合為方向,在揚州佈局打造了7個旅遊度假區,通過實施“運河文化+”工程,圍繞建設“人們心目中的揚州”和國際運河文化旅遊目的地,讓世人在揚州領略古運河重生的魅力。


推薦閱讀
運河嘉年華系列活動在通州啟動 文旅融合板塊將通過推介通州區精品旅遊線路路書,把文化、旅遊、消費融為一體,展現通州充滿多種文化元素的旅遊資源魅力。接下來,嘉年華精品旅遊線路推介、通運領遊員開啟通州特色旅遊線路提報和投票活動串聯展開,共同繪製了通州大運河文化建設的繁華圖景。據悉,運河嘉年華系列活動將在通州區持續舉辦,除了精彩紛呈的開幕式文藝節目外,還精心策劃了文化活動板塊、全民盛會板塊、文體活動板塊以及文旅融合板塊共十余場“文化+”活動。
“運河重生”與當代造園:揚州紅園改造升級的背後 但後來隨著城市的建設,原來的花鳥魚蟲市場搬遷到了別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盡可能把原來一些花鳥魚蟲等特色的東西保留下來。”昔日揚州紅園紅園花鳥魚蟲民間收藏品市場揚州盆景借助北護城河水邊環境與歷史建築建成的揚州紅園創建於1958年,起初的名稱叫“揚州花木商店”,由於辦公地點及主要生産園地在冶春園內,1959年更名為“冶春園花木商店”。
運河千里開通途 大運河博物館中展出了一幅清代袁耀的《邗江勝覽圖》,主要描繪的是當時揚州城北郊景物。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過的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內,今年新建成與開放了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以大運河博物館門前的河灣為例,這條原本只有一百多米長的河道,由於其地勢北高南低,過去上游淮河流經時,水流湍急,水位直瀉,奔向長江,不利通航。
京津冀協同一盤棋 古運河變身“網紅打卡地” 隨著2021年6月,大運河北京段和廊坊段的同步全線旅遊通航,更為京津冀深入推進北運河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新的價值高地。一條北運河,溝通京冀津在京津冀文化旅遊協同化發展中,運河無疑成為最為重要的載體。在近日舉行的2021“通武廊”文化旅遊交流季開幕式上,“通武廊”文旅合作聯盟平臺不僅向天津西青區、河北滄州市、衡水市、邯鄲市等運河沿線城市發出倡議,共同成立“京津冀運河文化旅遊城市合作組織”,擬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及創新京津冀運河文旅供給方面開展探索,“通武廊”三地文旅部門還分別與張家灣設計小鎮、宋莊藝術小鎮、臺湖演藝小鎮共同簽署合作協議等,以聯盟資源優勢、機制創新和項目帶動,構建“通武廊”創意産業體系,激活區域發展內生動能。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