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0月21日訊(記者 宋柏霖)日前, 2021北京(國際)運河文化節“相遇大運河——世界運河交流藝術項目”在城市副中心新光大中心安·美術館開幕,由北京市通州區委、區政府主辦,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光大安石(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光大中心共同承辦本次活動。光大安石長期致力於公益、藝術事業,此次“相遇大運河——世界運河交流藝術項目”匯聚了數十位中外藝術家,展出50件作品,以運河為主題、以藝術為紐帶,通過藝術交流的方式,向世界介紹中華文化、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光大安石董事長、首席執行官陳宏飛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做公益這件事對發起人的真心和熱情要求很高,運河文化與運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挖掘運河文化並把它呈現給生活在運河周邊的人民是光大安石人自發去做的一件事,也是身為央企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中國網:請您談談光大安石在整個城市副中心建設方面,特別是在運河相關方面,有哪些工作亮點?
陳宏飛:首先,我們作為城市建設的運營商,把基礎硬體做好是根本。我們所服務的副中心商務核心區是城市副中心最好的地段,也是三條地鐵交匯的地方,因此我們在整個設計、定位、策劃施工、建築品質等方面都要到達能夠代表副中心商務區高度的品質。第二,結合地鐵和運河的關係,正因為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我們在考慮整個副中心逐漸成為城市中心之所需——不僅僅是基礎硬體、更要考慮城市是否宜居、是否有吸引力。因此除了外在的建築環境,城市服務是關鍵。我們從老百姓的角度出發,在建設整個副中心商務區的時候,除了住宅市政景觀基礎之外,希望能做一點事情讓更多人感受到城市副中心是一個更加宜居的地方。我們選擇建立美術館正是希望它能夠為城市副中心賦予人文的溫度,至少對我來説,這些文化設施能夠提供的文化資源讓我覺得很有親切感,而此次“相遇大運河”活動更是體現了藝術的粘性,運河文化讓運河沿岸人民更有幸福感。
中國網: 企業越大,責任也越大,作為社會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生産經營密不可分。據了解光大安石做公益、藝術方面是自發組織,那麼具體是如何實際操作的呢?
陳宏飛:我覺得應該辯證地來看,首先作為一個企業應當是以經營和運營盈利為目的,這是我們對團隊的基本要求。而之所以説我們在做公益、藝術方面能形成自發的狀態,是因為這些活動可能超出了對團隊、對員工的基礎要求,團隊可能會為了這些事情加班、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但卻沒有反映到經營效果上。所以説做公益這件事對發起人的真心和熱情要求很高,想把這件事情做好,一定要把它當做自己的事情去做。從具體執行上來説,我們給了團隊一個空間讓他們去嘗試,從公司的角度來看,不以自上而下的規劃去規定具體的工作內容。我們在日常的公司文化建設和理念的宣導中,會輸出央企社會責任感,在這樣的引導下讓它開花、讓它發展,我們今天所做的這些其實是自下而上的熱情迸發出來的生命力。就像我們有足夠的陽光,足夠的雨水,足夠的資源,我們提供的是平臺和生態環境,讓萬物自己去生長,這才是一個最有效的結果。
中國網: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不僅僅是媒體的責任,社會各方面從不同角度都可發揮積極作用,您覺得光大安石應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助力大運河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運河故事?
陳宏飛:這個問題我覺得非常好,其實講好中國故事,首先我們要有一顆願意去講故事的心,再者就是具體講什麼故事。在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物質文明高速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建設、藝術熏陶相對來説是不足的,或者是不能滿足群眾需要的。但我們並不是缺少文化資源,只是我們在經濟發展和物質發展的過程中稍微忽略了。實際上我們向內看,隨著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運河本身的故事以及運河沿岸的文化逐漸被大家重視。運河文化是有故事的,而且與運河沿岸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它挖掘出來,把它講給現在生活在運河周邊的人們。此次“相遇大運河”活動,我們匯聚了來自世界運河沿岸的藝術家,我們希望把中國大運河和世界運河交流連接起來,讓更多人感受到世界上的運河是息息相關的,從而加強了人們對世界人類文明交融的熏陶,也能夠理解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另外,我們通過社會、企業與民間結合的形式,自發組織這樣的活動本身也是在講好中國故事,而這種自下而上的形式更能體現中國有豐富的社會力量去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中國網:您對目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還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陳宏飛:其實我們現在所做的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在城市建設當中沿著運河文化去挖掘,讓更多人意識到其實我們就生活在文化遺産當中。這種從文化上所收穫的幸福感、獲得感是目前城市建設中所缺少的,希望更多的社會力量能夠去探索、去嘗試,讓更多人體會到運河文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