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運回望
         

古運回望圖

發佈時間: 2019-10-10 17:30:18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巍巍長城,悠悠運河,中華奇跡,舉世仰嘆,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光。

長城雄奇險峻,翻山越漠,曲折萬里而剛毅,障立韆鞦而不敝,中華偉哉!

運河源遠流長,接湖納江,縱貫九州而一統,承載百代而不息,民族偉哉!

長城、運河,一橫一縱,一骨一脈,一剛一柔,一撇一捺,堂堂正正,中華人字,頂天立地。

愛我中華,頌我長城,強我民族,讚我運河。

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漕運繁榮,國運昌盛,國命民脈,幾經衰榮。六百載春秋,六百年風霜寒暑。長城金戈成銹鐵,運河沙底埋沉舟。大運河水滔滔不絕,華夏兒女風雨同舟。

看今朝,新時代,新千年,新一輩,新起點。回望古運,中華民族卓越輝煌。放眼未來,偉大復興磅薄東方。

《古運回望圖》之創作,旨在弘揚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漕運盛景之再現,貴在推崇厚德載物之中華氣量。

藝術創作有限,愛國之情無限。

信此長卷創作無意于後無來者,但求其成引玉之磚。

運河文化,博大精深,錢江浪涌,古塔鐘鳴,歷史長河,催人奮進,後之觀者,定將有感於斯也!

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

2005年8月

推薦閱讀
2019年北京市通州區農民藝術節系列活動——“初心不忘豐收時”主題活動在京舉行 初心不改、牢記使命、本色不忘,幸福生活的喜悅寫在通州農民臉上——通州農民藝術節系列活動精彩展不斷,全部由通州農民和文藝愛好者自排自演的“初心不忘豐收時”主題活動精彩上演,讓人們在高品位的藝術享受中受到鼓舞、激勵、感動、熏陶,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蘇州示範段啟動 護岸生態修復效果圖作為省內京杭運河的代表性航段,2018年蘇南運河蘇州白洋灣作業區至石湖景區段航道入選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的4個示範航段之一,該示範區項目也是江蘇省大運河文化帶樣板工程的一項重點建設內容。據蘇州市航道管理處消息,作為全省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示範段之一,到2020年底,蘇南運河蘇州白洋灣作業區至石湖景區段將完成建設,屆時該示範段將成為一條綠色生態、智慧管理的水運通道,展現蘇州航道“河城共生、運河追夢”的發展理念。根據相關實施方案,江蘇省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4個示範段為:蘇北運河揚州施橋船閘至長江口門段(5.5公里)。
大運河江蘇流域十個劇種同唱一台大戲 本次展演以“水路·戲路·傳承之路”為主題,匯聚了大運河江蘇流域十個獨具魅力的戲曲劇種。京杭大運河江蘇流域戲曲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第二屆戲曲教育成果展精彩亮相。來自大運河沿線多所中小學的學生紛紛登場,展現了大運河江蘇流域各個劇種的獨特風采和江蘇各地“戲曲進校園”工作的豐碩成果。
北京構建“一河兩道三區”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 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資源,北京市編制了《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北京構建“一河兩道三區”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本報訊(記者蔣菡)記者日前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北京市要發揮大運河文化帶對城市功能空間的組織和優化作用,構建“一河、兩道、三區”的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值得關注的是,北京市將發揮大運河文化帶對城市功能空間的組織和優化作用。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聯繫方式:13261622996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9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ipg@china.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