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

發佈時間: 2022-01-04 14:49:38 |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産,大力傳承弘揚長江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近日印發通知,部署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地區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部署出臺相關重要政策文件,為中國特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指明瞭目標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各地區各方面紮實推進工作,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一批標誌性建設項目相繼實施,一批重點基礎工程建設陸續展開,一批重點建設區示範先行,中央和地方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沿線文物和文化資源家底不斷夯實,保護狀況持續改善,展覽展示水準極大提升,宣傳教育功能日益彰顯,綜合效益有效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空間不斷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廣泛弘揚。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與黃河一起並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在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標誌性象徵,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多樣性,“江河互濟”構建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充分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系統闡發長江文化的精神內涵,深入挖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值,對於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豐富完善國家文化公園體系,做大做強中華文化重要標誌,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標識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向世界呈現絢爛多彩的中華文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據了解,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範圍綜合考慮長江幹流區域和長江經濟帶區域,涉及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13個省區市。下一步,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繼續加強統籌協調,中央有關部門牽頭建立工作機制,制定建設實施方案和建設保護規劃,指導相關省份編制分省份規劃,精心組織、協同推進、有序實施,著力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銜接、開放共用的建設格局,確保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高品質推進。


推薦閱讀
多元素融合打造器樂劇“新樣本”《帆影弦歌萬千重》奏響運河“新樂章” “《帆影弦歌萬千重》這部劇的底色和亮點就是非遺文化,觀眾除了能夠在一部作品中欣賞崑曲、勞動號子、箜篌、古琴、商羊舞這些非遺元素的創新融合,還可以透過這部作品深入了解當代文藝工作者為了弘揚傳統文化這一理想和目標勇於堅持和犧牲的精神。多元素融合巧妙再現大運河沿岸的文化與風情2021年10月,在北京市東城區文聯支援下,全新復排的非遺跨界器樂劇《帆影弦歌萬千重》在北京連演10場,廣受好評。堅持初心非遺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主動作為劇目出品人、劇中女主角蘇媛的扮演者吳茜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及了創作推出這部非遺跨界器樂劇的初心與堅持。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式啟動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各地區各方面紮實推進工作,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部署出臺相關重要政策文件,為中國特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指明瞭目標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運河嘉年華系列活動在通州啟動 文旅融合板塊將通過推介通州區精品旅遊線路路書,把文化、旅遊、消費融為一體,展現通州充滿多種文化元素的旅遊資源魅力。接下來,嘉年華精品旅遊線路推介、通運領遊員開啟通州特色旅遊線路提報和投票活動串聯展開,共同繪製了通州大運河文化建設的繁華圖景。據悉,運河嘉年華系列活動將在通州區持續舉辦,除了精彩紛呈的開幕式文藝節目外,還精心策劃了文化活動板塊、全民盛會板塊、文體活動板塊以及文旅融合板塊共十余場“文化+”活動。
“運河重生”與當代造園:揚州紅園改造升級的背後 但後來隨著城市的建設,原來的花鳥魚蟲市場搬遷到了別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盡可能把原來一些花鳥魚蟲等特色的東西保留下來。”昔日揚州紅園紅園花鳥魚蟲民間收藏品市場揚州盆景借助北護城河水邊環境與歷史建築建成的揚州紅園創建於1958年,起初的名稱叫“揚州花木商店”,由於辦公地點及主要生産園地在冶春園內,1959年更名為“冶春園花木商店”。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