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在大運河畔邂逅閱讀打卡地 社會資本助“書香副中心”更接地氣|運河品牌+02期

發佈時間: 2021-12-20 16:21:35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宋柏霖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中國網北京12月20日訊 千年運河連南北,京杭大運河哺育了千萬運河兒女,為北京的發展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運河是經濟河、母親河,更是文化河。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讓通州日新月異,而坐落于大運河森林公園內運河岸邊的京杭大運河書院,也成為通州文化設施建設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在大運河森林公園內,那“曲徑通幽處”便是京杭大運河書院。書院倣宋式建築大氣優雅,與周圍環境、滿室圖書相得益彰,學者余秋雨先生為京杭大運河書院親筆題字。

書院整體設計契合京杭大運河2500多年的深厚底蘊,內部造型流暢自然,寓意大運河源遠流長,使人遐想昔日大運河舳艫蔽水的盛景,將自然美景和滿屋書香融為一體。

高聳整齊的書架分類擺放文學、藝術、詩詞、歷史、國學等書籍,其中有一角書櫃專門陳列了有關大運河的書籍,由古至今,從歷史到散文,可以了解運河的開鑿如何滋養了經濟文化的繁榮。

據京杭大運河書院經理孫銳介紹,書院定位是複合型書店及文化生活空間,集閱讀、文創、培訓、展覽、講座、品茗等多個功能于一體。一眼望去,書院動靜相宜,分上下兩層,1000平方米空間內容納有運河文化、文學、藝術、詩詞、歷史、國學、哲學、青少兒、心理勵志等12大類圖書,共3萬多冊。

書院二樓還有大運河主題文化空間、閱讀體驗空間、文創零售空間、非遺文化展示空間等。全力打造“書香副中心”最美、最具特色、藏書最多的複合型書店及文化生活空間。

孫銳告訴記者,京杭大運河書院是運河訪客中心的一部分。運河訪客中心位於大運河森林公園雙錦天成景點,是公園主通道區域顯著的群體建築,包括京杭大運河書院以及正在建設中的藝境空間、篆刻藝術館、運河學堂等主題空間,功能涵蓋書店、民宿、遊客訪客中心、大運河文化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活化、藝術展覽、藝術交流、會議服務等。

“這裡還將成為運河文創産品的集中展示、售賣中心。”孫銳介紹説,通州區與運河文化有關的非遺文創産品有很多,京杭大運河書院將提供專屬空間,讓市民領略獨特的大運河文化。

運河與書院文化已有近千年的交融,運河水路交通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唐末以來運河沿線的書院總數多達777座,書院成為了讀書人集體向真的交流場所。

為充分發揮京杭大運河書院的社會價值,向廣大市民傳播大運河文化,自書院開業以來便陸續開展了講座、科普活動、詩朗誦等活動。

孫銳告訴中國網記者,目前,通州正在積極打造15分鐘閱讀圈,鼓勵新建、品牌書店引入和實體書店高品質發展,而實體書店的發展,越來越需要與各類活動的結合,京杭大運河書院作為傳播大運河文化的陣地,應積極搭建資源共用的平臺。

“我們這裡目前集聚了很多研究京杭大運河文化的專家、學者和非遺傳人,會定期做一些運河文化沙龍,這些活動都是公益性的,作為通州人,生長在運河邊,對大運河的熱愛和情懷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希望能將運河文化傳承下去。”孫銳介紹,接下來,隨著大運河藝境空間、篆刻藝術苑、運河學堂的建成,文創産品的創作展覽、篆刻藝術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産體驗展示等讓廣大市民以更貼近現代生活的方式,沉浸式地了解運河所蘊含的厚重歷史。

在被問到京杭大運河書院建立初衷之時,京杭大運河書院大運河文化專家顧問黃姝敏感慨:“我們團隊當中的一部分人從2002年便致力於研究和傳播大運河文化,對大運河申遺過程以及運河文化的發展有相對清晰地了解,我們對運河有情懷有積澱,傳承大運河文化是我們建立京杭大運河書院的初心。”

黃姝敏表示,作為大運河文化空間,京杭大運河書院不只是北京通州的地域文化,也承載著整個京杭大運河的文化傳承,更期望成為世界各大運河文化的交流碰撞載體。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國家相關部門正積極推動系統性遺産保護,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共建共治共用。

“目前,大運河文化發展多由政府出資,公益性的機構運營,經費來源十分有限,京杭大運河書院能夠投入資金參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搭建資源平臺、實現資訊共用,正是因為這份情懷讓我們堅持去做。”孫銳説。

“京杭大運河書院致力於打造傳播大運河文化的多功能平臺,成為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文化名片。”孫銳説,作為新興的大運河文化品牌,希望通過中國網大運河品牌聯盟這一平臺實現資源對接,利用這一機會與各方相互學習溝通。孫銳希望中國網大運河品牌聯盟能夠吸引更多人來關注大運河文化,也希望有更多的社會資本能夠投入到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當中。(記者/宋柏霖攝影/盧佳靜)


推薦閱讀
“飲”領“食”尚健康萬家 運河畔舉辦冬至活動 通過冬至節氣活動,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將節氣文化與詩詞、民俗、生活、養生、民樂和運動相融合,讓大家置身於其中,切身感受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力量與獨有的文化魅力。中國網訊昨日上午,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在通州區24小時智慧文化空間組織開展了主題為《“飲”領“食”尚健康萬家——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活動》的傳統文化閱讀體驗活動。”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把大運河打造成文旅融合的“副中心樣板” 他呼籲——應切實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加快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運河+文化創意”方面,挖掘村莊非物質文化遺産,依託漷縣張莊村的運河龍燈會、張家灣裏二泗村的小車會、高蹺會、潞城太子府評劇等資源,開展各類運河文化節慶,建設一批非遺傳習文化場館。全力培育創新文化旅遊産品,推出一批具有科技感和運河文化特色的網紅打卡地。
宿州開展志願服務保護大運河 近年來,泗縣立足運河本體保護,做好日常監測管護工作,緊緊圍繞大運河泗縣段的科學利用、合理保護進行運河段保護傳承利用,先後多次對大運河沿線環境進行整治,為運河保護傳承利用奠定基礎。今年以來,泗縣規劃以大運河泗縣段遺址為保護重點,確立了“三區一線多點”的文旅發展格局,打造“水韻泗州運河名城”這一城市品牌。此次活動由省水利廳聯合宿州市水利局、泗縣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旨在提升全社會保護、傳承、弘揚大運河文化的共識,凝聚起全社會關心大運河、關注大運河、關愛大運河的強大力量。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