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奔流不息,詩意文脈源遠流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從“立法保護大運河”到“行走大運河”再到“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保護好大運河文化帶,是中華文明傳承延續的一件大事、好事。我們要高標準、高水準、高品位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守護傳承中華文脈寫下生動“注腳”。
數字賦能文化、聯動協同發力,讓運河篇章在“掌上”奔騰、“雲端”綻放。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孕育了厚重綿長的歷史文脈,是華夏文明歷史篇章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千年古運河不但要在中華大地上激情奔涌,更要在“雲上”精彩呈現,讓古老運河煥發時代蓬勃生機。開鑿變遷、水利工程、政治軍事、非物質文化遺産、古鎮古村、建築園林......運河所經之處,皆有故事與風俗。傳播好運河文化、講述好運河故事,推進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共同探尋探索遺産保護與傳承的新方式,採用融媒體手段,微觀而又生動地挖掘運河文脈,精塑鮮活生動的網路傳播精品,利用新媒體矩陣形成傳播態勢,讓大眾在雲端盡享運河之美。
強化文旅融合、打造精品地標,讓千年文脈在賡續中奔涌不息、源遠流長。江蘇段運河擁有世界遺産點22處,串聯起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等地域文化,悠久的歷史,旖旎的風光,便捷的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了大運河文化帶豐富的旅遊資源。江蘇在保護中加強利用,在利用中促進保護,推進運河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一批讓群眾可觸可感、有人間煙火氣的精品項目正在運河兩岸不斷涌現。蘇州“運河十景”、無錫環城古運河集中展示帶、宿遷運河灣公園等文化地標陸續建成開放;南京、鎮江、常州打出“名人”“古鎮”等特色牌,江蘇努力在全國率先展示出國家文化公園現實模樣,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擦亮運河名片、突出特色優勢,讓黃金河道在開拓中煥發生機、走向未來。“因運而生,因運而盛”是運河沿線城市的共同傳奇,徐州的“大漢雄風、豪情運河”,無錫的“太湖明珠、甜美運河”,蘇州的“天堂蘇州、蘇式運河”......一顆顆璀璨明珠,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成為大運河文化帶高品質建設最契合的“注腳”。一直以來,各地緊密結合運河沿岸實際,以系統性思維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不斷探索,帶動著運河流域文化繁榮、産業升級和社會進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閃亮登場......千年運河的文化名片在不斷被擦亮,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大運河從歷史走來,向未來奔去!它流淌著千年文脈,孕育出文化家園,匯聚著發展動能。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讓我們帶著匠心,在行走大運河間千問千尋、積蓄動能,讓美麗大運河在奔涌中書寫新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