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續寫華章 讓千年運河奔涌新活力

發佈時間: 2021-12-28 15:42:06 | 來源: | 作者: 周州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千年運河奔流不息,詩意文脈源遠流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從“立法保護大運河”到“行走大運河”再到“千問千尋大運河”,傳承保護好大運河文化帶,是中華文明傳承延續的一件大事、好事。我們要高標準、高水準、高品位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守護傳承中華文脈寫下生動“注腳”。

數字賦能文化、聯動協同發力,讓運河篇章在“掌上”奔騰、“雲端”綻放。流淌千年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孕育了厚重綿長的歷史文脈,是華夏文明歷史篇章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千年古運河不但要在中華大地上激情奔涌,更要在“雲上”精彩呈現,讓古老運河煥發時代蓬勃生機。開鑿變遷、水利工程、政治軍事、非物質文化遺産、古鎮古村、建築園林......運河所經之處,皆有故事與風俗。傳播好運河文化、講述好運河故事,推進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共同探尋探索遺産保護與傳承的新方式,採用融媒體手段,微觀而又生動地挖掘運河文脈,精塑鮮活生動的網路傳播精品,利用新媒體矩陣形成傳播態勢,讓大眾在雲端盡享運河之美。

強化文旅融合、打造精品地標,讓千年文脈在賡續中奔涌不息、源遠流長。江蘇段運河擁有世界遺産點22處,串聯起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楚漢文化等地域文化,悠久的歷史,旖旎的風光,便捷的交通,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了大運河文化帶豐富的旅遊資源。江蘇在保護中加強利用,在利用中促進保護,推進運河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一批讓群眾可觸可感、有人間煙火氣的精品項目正在運河兩岸不斷涌現。蘇州“運河十景”、無錫環城古運河集中展示帶、宿遷運河灣公園等文化地標陸續建成開放;南京、鎮江、常州打出“名人”“古鎮”等特色牌,江蘇努力在全國率先展示出國家文化公園現實模樣,使運河永遠造福人民。

擦亮運河名片、突出特色優勢,讓黃金河道在開拓中煥發生機、走向未來。“因運而生,因運而盛”是運河沿線城市的共同傳奇,徐州的“大漢雄風、豪情運河”,無錫的“太湖明珠、甜美運河”,蘇州的“天堂蘇州、蘇式運河”......一顆顆璀璨明珠,串珠成線,連線成片,成為大運河文化帶高品質建設最契合的“注腳”。一直以來,各地緊密結合運河沿岸實際,以系統性思維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作,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不斷探索,帶動著運河流域文化繁榮、産業升級和社會進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閃亮登場......千年運河的文化名片在不斷被擦亮,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大運河從歷史走來,向未來奔去!它流淌著千年文脈,孕育出文化家園,匯聚著發展動能。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讓我們帶著匠心,在行走大運河間千問千尋、積蓄動能,讓美麗大運河在奔涌中書寫新的傳奇。


推薦閱讀
千年運河綻放燦爛光華 大運河保護基於城市發展,也主動融入城市格局。近日,江蘇省公佈第八批39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名單,運河城市26個上榜,佔了一大半。千百年來,依水而築、因河而興的城市守護著大運河。
續寫華章 讓千年運河奔涌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傳播好運河文化、講述好運河故事,推進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共同探尋探索遺産保護與傳承的新方式,採用融媒體手段,微觀而又生動地挖掘運河文脈,精塑鮮活生動的網路傳播精品,利用新媒體矩陣形成傳播態勢,讓大眾在雲端盡享運河之美。江蘇在保護中加強利用,在利用中促進保護,推進運河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一批讓群眾可觸可感、有人間煙火氣的精品項目正在運河兩岸不斷涌現。
品享千年運河的精彩之“韻” 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深入闡釋大運河文化價值,制定出臺《大運河江蘇段遺産保護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先後建成蘇州大運河遺産展示館、無錫運河數字博物館、常州大運河記憶館等,正在重點打造徐州窯灣、蘇州古城等10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展示園。大運河是充滿歷史古“韻”的人文之河。大運河串起了歷史的榮耀,承載著當今的輝煌,昭示著美好的未來。
運河千年城 融商百業興 北京自貿試驗區在運河商務區揭牌。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隨著運河商務區快速崛起在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越來越多的優質商業要素正在這個五河交匯處的“運河金融城”集聚,與之一起快速集聚的不止如運河一般壯美的商務區摩天大樓,還有引領未來中國北方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六大商業綜合體之一的愛琴海開業……北京城市副中心“兩區”顧問委員會委員、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為運河商務區設計LOGO並寄語運河商務區“東西長城,南北運河,中國製造,世界驕傲”。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