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運河千年城 融商百業興

發佈時間: 2021-12-28 15:42:02 |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北京通州官方發佈”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日前,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意見》,讓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運河之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即將過去的2021年,隨著運河商務區快速崛起在京杭大運河的北起點,越來越多的優質商業要素正在這個五河交匯處的“運河金融城”集聚,與之一起快速集聚的不止如運河一般壯美的商務區摩天大樓,還有引領未來中國北方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吹響高精尖企業集結號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助理Chad Futrell在實地走訪了運河商務區後説道:“通州讓我看到中國對全世界的開放。”

作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要載體,運河商務區的快速發展恰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力、吸引力的集中展現。截至目前,運河商務區已有註冊企業14765家(其中外資企業88家,高新企業96家,總部企業47家,金融企業260家),註冊資本金達3861億元,企業營業收入762億元,利潤39億元。回望2021年,區域內現代金融服務産業鏈和總部經濟發展態勢已初步形成,如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首鋼基金、陽光出行、四季沐歌、普華永道、安塔衛等知名機構在內的高精尖企業,已經紛紛入駐運河商務區,運河商務區正和入區企業一起高速成長。

“國務院發佈支援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吹響了運河商務區進一步發展的集結號。”一名業內人士這樣評價道,“意見提出了堅持創新驅動、推進功能疏解、強化規劃管理、加大改革力度等多方面要求,全都指向高品質發展之路。”

産業稅收結構更趨合理

作為承載中心城區商務功能疏解的重要載體,運河商務區正在建設以金融創新、網際網路産業、高端服務為重點的綜合功能片區,集中聚焦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金融、高端商務功能。2019年至今,運河商務區在産業結構升級方面的舉措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方面,運河商務區核心納稅貢獻企業數量及納稅額連年增加,2021全年形成稅收45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5%,遠高於通州區年均增長率。另一方面,房地産開發類企業實現“三連降”,從2019年佔整體納稅額的79%降低到如今的27.1%。宏觀來看,商務區的産業結構正從以地産開發為主逐漸轉變為以總部經濟和金融行業為主。金融企業實現“三連升”,企業數量從2019年的70家增加到當前的260家,納稅貢獻從2019年佔整體不足8%,到如今增長至30%,佔全區金融業稅收57%;總部經濟成效顯著,企業數量從2019年的4家增加到當前的47家,納稅貢獻從2019年佔整體不足6%,到如今已經增長至25.6%。

好政策夯實融商興業沃土

在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運河商務區在2021年不斷加強政策創新力度,完善産業配套政策體系,致力於在政策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撐:為更好服務入駐企業,專門成立了運河商務區産業發展服務公司,致力於扮演好“企業服務管家”、“專業招商機構”等角色,支撐運河商務區産業服務協同;在統一對外窗口方面,設計理念參照世界500強企業的“開放通州”英文網站在全市率先上線,一站式服務中心成功運營,“法治地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順利上線;在企業幫扶政策方面,運河商務區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標準”,從個性化對接、專業化招商、大力度扶持、實用性服務、創新性金融等方面,支援、引導和培育符合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重點産業,推動優質企業快速發展,更進一步為企業到府贈送“服務包”,已逐步形成一站通辦、到府服務、未訴先辦的綜合服務體系。

專業招商樹立親商品牌

2021年,運河商務區通過組建專業化的國際招商團隊,利用“本體與外腦”相結合的方式,發揮了“線上英文招商會”結合“線下城市宣講會”招商模式的獨特優勢,利用既有的海外商會及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人民大學等優質校友網路資源,實現了精準招商、口碑招商。

華夏國際智庫理事長陶慶華説:“千年之城對外開放擘畫新篇,‘兩區’建設天下英才建功立業。”

在2021年的服貿會上,城市副中心“兩區”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包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朱民、長江CEO聯盟主席傅成玉、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等在內的首批45位政策戰略專家、行業領軍人才、高校及研究機構資深學者,開始為包括運河商務區在內的城市副中心各項建設事業提供産業發展、營商環境優化、人居環境提升等方面的專業指導,連結招商引資、全球傳播、政策創新等領域的社會資源,從而推動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開放水準更高、國際競爭力更強、區域佈局更均衡”的經濟開放新高地。

“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運河商務區首次提出了‘大運十得,實得大運’‘人才九有,久有人才’等一系列成體系的服務概念,讓企業真正有了獲得感。”一位企業界人士這樣評價道。諸如“交通四通八達、來得了,産業空間充沛、留得下,方向定位清晰、看得清,國際人才集聚、招得著”等簡單易記的宣傳語,已經在諸多招商宣講會上給企業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讓城市副中心、運河商務區的親商品牌形象更加鮮明。

産業空間充沛前景無限

作為城市副中心建設的先行區、示範區,運河商務區規劃面積20.38平方公里,包括核心啟動區、新城金融服務園區、0101街區等三大區域。截至2021年末,運河商務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項目大部分已基本完工,總計可供應産業空間面積達630.35萬平方米,承載空間非常充沛。一行行實打實的記錄,描述著運河商務區取得的點滴進步:

累計完成412萬平方米建築體量,固定資産投資累計達到330億元;

100米以上樓宇19棟封頂;

三峽20家子公司正式入駐;

北京自貿試驗區在運河商務區揭牌;

六大商業綜合體之一的愛琴海開業……

北京城市副中心“兩區”顧問委員會委員、著名藝術家韓美林為運河商務區設計LOGO並寄語運河商務區“東西長城,南北運河,中國製造,世界驕傲”。

未來三年,運河商務區將基本形成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規則體系,力爭建成高端金融要素集聚、科技創新生態活躍、專業服務配套完善、應用場景開放多元、創新創業氛圍濃厚、宜居宜業生活環境初步形成的城市空間環境。

運河千年城,融商百業興,美好藍圖已經繪就,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千年運河見證了古代農耕文明時期繁盛的通州商貿盛景,也正在見證新時代大國首都運河金融城的崛起,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北京號“北京通州官方發佈”記者:劉薇常鳴/攝


推薦閱讀
品享千年運河的精彩之“韻” 近年來,江蘇大力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深入闡釋大運河文化價值,制定出臺《大運河江蘇段遺産保護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先後建成蘇州大運河遺産展示館、無錫運河數字博物館、常州大運河記憶館等,正在重點打造徐州窯灣、蘇州古城等10個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核心展示園。大運河是充滿歷史古“韻”的人文之河。大運河串起了歷史的榮耀,承載著當今的輝煌,昭示著美好的未來。
奏響運河“最精彩一段”的綠色新歌 從這個隨手抓取的瞬間,不難看到蘇州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一段”的精緻和活力。大運河塑造了蘇州的輝煌過去,也奠定了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優勢。9月22日至25日,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舉行,展現沿河城市的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蘇州也通過“運河十景”“江南小劇場”和“江南小書場”等項目,展現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蘇州段”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了運河“最精彩一段”的初步面貌。
“飲”領“食”尚健康萬家 運河畔舉辦冬至活動 通過冬至節氣活動,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將節氣文化與詩詞、民俗、生活、養生、民樂和運動相融合,讓大家置身於其中,切身感受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力量與獨有的文化魅力。中國網訊昨日上午,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在通州區24小時智慧文化空間組織開展了主題為《“飲”領“食”尚健康萬家——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活動》的傳統文化閱讀體驗活動。”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