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定格歷史,用鏡頭記錄生活。近日,《人民日報》上,刊登了一張名為“古運河新風貌”的大運河蘇州段場景照,美輪美奐,如同色彩斑斕的油畫。從這個隨手抓取的瞬間,不難看到蘇州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一段”的精緻和活力。
一座古城,因運河而興,因運河而盛,讓世界讀了2500多年。蘇州是大運河沿線流經區域最多、遺産最豐富的城市之一,並且是沿線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遺的城市。如何讓千年文脈奔涌不息、讓黃金水道再續輝煌?最好的做法就是用精緻和活力擦亮運河文化名片,賦予運河“最精彩一段”具體的內容和實現的形式。
精緻和活力首先來自規劃設計。必須用好蘇州運河歷史文化遺存豐富的優勢,做好充分挖掘,突出亮點,加強規劃設計,形成串珠成鏈的聚合優勢,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大運河塑造了蘇州的輝煌過去,也奠定了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優勢。大運河蘇州段文化遺産密布,不僅包含著4條運河故道和7個遺産點段,還有9個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古典園林,崑曲、古琴等6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也都與大運河有著深厚淵源,堪稱別具特色的大運河文化遺産寶庫。
精緻和活力離不開嚴格保護、修繕修復。打造“運河十景”,是基於實際情況而提出來的。以望亭鎮為起點沿運河而下,吳門望亭、滸墅關、虎丘塔、楓橋夜泊等十個景點組成了蘇州“運河十景”。圍繞運河文化遺址遺跡保護,蘇州先後完成了虎丘雲岩寺塔、寶帶橋等世界文化遺産本體的修繕修復。在盤門景區,針對盤門城墻出現的臌脹、裂縫,該景區採用遊標卡尺測量、優化城墻頂部排水等多手段進行保護修復。
精緻和活力要讓廣大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9月22日至25日,第三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舉行,展現沿河城市的文旅融合發展的成果,蘇州也通過“運河十景”“江南小劇場”和“江南小書場”等項目,展現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蘇州段”的階段性成果,展示了運河“最精彩一段”的初步面貌。其中,在發展理念上的創新突破成了活力之源,比如吳江區的“平望·四河匯集”項目就是通過打造江南韻、小鎮味和現代風交織共鳴的生活場景,展現“新魚米之鄉”和“新江南空間”的風貌,成為“運河十景”中一個令人矚目的旅遊休閒地;又如,發揮融合之力,同樣也增加了運河文化帶的活力,全市28家酒店聯手端出“運河小宴”,讓市民和遊客能夠享受到蘇州獨特的餐飲美味。
精緻和活力不可能敲鑼打鼓、輕輕鬆鬆就實現。必須認識到,只有著力做好“水安全”“水生態”“水經濟”三篇文章,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加強水環境綜合整治,才能將水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因此,對於與建設運河文化帶、打造“運河十景”有衝突的東西就要痛下決心進行綜合治理。比如,為提升大運河沿線市容風貌,助力打造“運河十景”之一的“楓橋夜泊”,2021年度僅姑蘇區金閶街道就累計實現運河沿線拆違26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