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訊 昨日上午,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在通州區24小時智慧文化空間組織開展了主題為《“飲”領“食”尚健康萬家——二十四節氣之冬至活動》的傳統文化閱讀體驗活動。
冬至時,三九天的初九開始,寒氣襲人,這就是人們常説的“冷在三九”。冬至在養生學上是一個最重要的節氣,冬至又叫“一陽生”,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代表下一個迴圈開始,是大吉之日。“氣始於冬至”,此時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科學的養生有助於保持旺盛的精力,飲食宜多樣。
冬令進補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間習俗之一。中醫雲:“萬物皆生於春,長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應之。”古人認為,冬三月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應講究“養藏之道”。也就是説,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
“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在冬季調養中尤為重要。活動現場,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了冬至的飲食文化。俗話説:“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是有著長遠歷史、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冬至傳統飲食文化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俗話説:“冬至餃子,夏至面”。祖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這天都要吃水餃或者餛飩,而南方也有吃湯圓、年糕的習俗。大家在談“吃”中意猶未盡,每個人都分享了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仿佛我們遊走于天南海北,嘗盡不同風味小吃,其樂融融。
正在大家意猶未盡時,主持人應景吟詩一首《邯鄲冬至夜》,把每個人都帶入到詩的意境當中,大家也積極參與,朗誦冬至相關詩詞《冬至》、《冬至感懷》、《水調歌頭·冬至》等,以感受到古人以景思人、以物寄託情愫的用心至深、至切。
特邀嘉賓以古箏曲演奏來延續未完的情調。在冬日裏,大家相聚在通州區24小時智慧文化空間,了解二十四節氣文化、讀讀書、暢談家鄉冬至趣聞趣事,聆聽古箏的韻律。
活動最後,養生操互動環節,太極老師將太極與養生操相互結合,選擇順應節氣的動作,運用腹式呼吸,從而改善呼吸機能和血液迴圈。通過輕鬆柔和的運動,疏通經絡,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通過冬至節氣活動,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將節氣文化與詩詞、民俗、生活、養生、民樂和運動相融合,讓大家置身於其中,切身感受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力量與獨有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