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喜大普奔”,阿裏雲盈利的消息傳遍全網,2020年四季度經調整凈利潤2400萬元,相較于161億元營收,金額不大、震動不小,要知道,上一年同期,阿裏雲的虧損還高達3.56億元。所謂巨頭的一小步,産業的一大步,阿裏雲投入了11年,守得雲開見月明。
固然,財務上的盈利,有各種因素左右,初級階段的盈虧平衡,可能未來盈虧折返跑,何況阿裏雲強調,還會繼續加大投入。但總體上,長期扯後腿的業務,能夠盈利就反映了企業能力。
重要的是,作為中國雲計算行業實打實的執牛耳者,阿裏雲的盈利,是整個雲計算産業走到商業轉捩點的縮影。
雲計算是現在時,更是未來時,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相倣,作為全球科技産業決勝未來的基礎性技術趨勢,它的重要性已經深入人心,應用性也日強于日。
不過,反映在商業模式上,尤其個體企業和産品的生存能力上,雲計算飽受爭議,簡單地説就是“何時能盈利”。
事實上,可能直到今天之前,阿裏雲也很難給出具體節點,作為投入超過千億元,仍要繼續投入2000億元的長期項目,雲計算從業者著實費錢。
這在商業層面,雲計算一直存在有趣而尷尬的“省錢與賺錢”悖論。
拋開負責的技術路徑不談,雲計算主打的行銷和銷售口號就是“給企業IT建設省錢”。
在雲計算之前,一家企業搭建和加碼IT架構,就是買伺服器、買頻寬的各種“買買買”,不僅佔用實體空間和人力財力,而且優秀的IT建設,必須是冗余的。因為,企業的IT需求有高峰有低谷(比如某些促銷節引發網站瀏覽量大增),而儲備IT資源必須滿足高峰需求,就必須“多花錢以備不時之需”,這種高峰低谷的差異越大,企業“理論上不必要但沒辦法”的冤枉錢就花得越多。
雲計算的出現,在成本效益的取捨上解決了上述問題,那就是,大多數企業不必採用傳統IT採購,而是通過一根網線,彈性購買IT資源,從而總體上大幅減少IT建設費用。
這樣一來,專業雲計算公司,比如阿裏雲、騰訊雲、金山雲等,就把這部分成本擔了下來。並且,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它們必須加碼更大力度的前期基礎設施投入。這還沒有計算為了擴張市場和價格競賽,雲計算公司往往採取更激進的競爭策略,虧損就成了它們的家常便飯。
競爭是殘酷的,尤其是伴隨産業大轉型的競爭,讓雲計算有信心但底氣間或不足。好在,有企業終於在財務上證明了盈利的可行性,又讓産業自信不少。
不過,如同財務盈利層面的初級階段,雲計算在應用上也處於初級階段,這像極了網際網路早期,大家只是把東西搬到網上,資源的左手倒右手,而附加值和新增産值很小。雲計算也是如此,目前還在搶戴爾、IBM等傳統售賣IT的企業飯碗,並非讓客戶花更多錢的購買更多的服務。
省錢,絕不是雲計算的終極目的,而是通過增值服務實現客戶和平臺的雙贏,這一天,需要雲計算與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其他技術和應用的交融化學反應。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