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剝離LED一事引發市場關注,曾幾何時,這個照明領域的“寵兒”成了低利潤、低門檻的代名詞。在近年來激烈的競爭中,南韓企業的身影逐漸淡化,中國企業不斷佔據優勢,但依然破解不了利潤難題。在業內觀點看來,自2016年以後,行業就已經進入了“低利潤階段”,雖然有Micro LED等新技術帶來希望,卻難以觸動同質競爭、産能過剩的根本癥結。
三星“瘦身”
10月21日,據公開報道,由於集團整體業績未達預期,南韓三星電子最近啟動了業務架構的調整,其中半導體部門決定全面退出發光二極體,即LED業務。這一決定標誌著繼2020年LG電子退出後,南韓兩大電子企業都退出LED業務。此前,三星電子主要生産和銷售電視、智慧手機閃光燈等用途的LED産品。
本次三星拿來“開刀”的是半導體部門的LED業務,主要生産LED照明模組及相關晶片,使用範圍覆蓋照明設備、電視、汽車三大領域,産品包括電視背光模組、智慧手機閃光燈LED模組,以及汽車前燈模組。
有市場聲音稱,LED面板價格萎靡,是三星“棄子”的重要原因。對此,資深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這種説法不完全。LED作為一種照明技術,主要應用在兩個領域,即LED照明、LED面板。從三星的步驟看,其最先捨棄的是LED照明設備,其次是LED面板,再之後是汽車照明。相比于市場萎靡、收入下滑,LED技術過時是更根本的問題,也是三星改革的出發點。
LED業務每年能帶給三星約2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4億元)的收入。不過三星體量龐大,這點收入對公司來講味如雞肋。與其他部門相比,今年二季度,三星“設備體驗部門”,也就是包括三星手機在內的部門,其銷售額42.07萬億韓元,營業利潤2.72萬億韓元,遠高於LED條線。
與同行相比,三星LED照明也不佔優勢。Trend Force統計顯示,2022年、2023年,全球前三大LED照明廠商分別是美國公司Signify、Acuity Brands與日企松下,而三星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市場份額,都未能躋身全球前十。
回溯十餘年前,LED也曾是市場“寵兒”。在LED燈鋪開前,人們更多使用白熾燈和熒光燈。由於LED更高效、更節能,在世界各國節能減排的政策中,LED迅速普及。
沒想到“節能”反而成了商業上的致命傷,由於LED照明設備壽命長、更換率低,導致新興需求不足。同時該技術的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廠商參與其中,兩相夾擊下,LED的地位愈發尷尬。實際上,在本次“動刀”之前,三星集團有關方面已多次表示LED門檻低、利潤率低,並非一個有前景的行業。
利潤難題
縱觀三星LED發展史,不難看到一個業務外包、內卷加劇,最終退出行業的過程。
早在2009年,三星便落戶天津從事LED生産,包括器件封裝、液晶模組等。2013年開始,三星步入LED照明市場,但也就在彼時,中國LED産業鏈各環節發展成熟,開始價格戰,這讓三星有些措手不及。最終在2014年10月,三星表示,決定停止除了南韓外所有市場的LED燈業務。不過仍然保留面板業務和LED晶片生産。
從始至終,LED就是一個橫跨多國的産業,只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各家的角色輕重有所變化。目前,美國代表企業科銳在LED晶片方面具有領先地位,日本的日亞化學、豐田合成則專注于LED材料。而中國是當前最大的LED生産國,覆蓋了從原材料到終端産品的全産業鏈。
當然,國內廠商也為利潤頭疼,A股龍頭大多處於虧損當中。今年上半年,三安光電營收達到76.79億元,同比上漲18.7%;然而扣非凈利潤卻虧損約2.9億元。2022年、2023年分別虧損3億元、10.88億元。依託京東方的華燦光電,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高增66.46%達到18.9億元,但扣非凈利潤虧損3億元。該公司自2019年起,扣非凈利潤長期為負。乾照光電在三季報中帶來了好消息,扣非凈利潤終於回正,達到2424萬元,但此前也連虧兩年。
“增收不增利”“越賣越虧”成了LED的標簽。在激烈的競爭中,用利潤換市場已是常規操作。以三安光電為例,2020年,公司銷售毛利率還能逼近25%,到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下滑到只剩11.7%。
困境何來
當陷入同質化競爭時,沒有人是贏家,LED企業正面臨這一困境。産業觀察家洪仕賓指出,目前市場中LED性能雷同,大多數集中在低端市場,附加值不高。在産能過剩背景下,只能夠大幅降價,以求躋身更多企業供應鏈。而且當人力、原材料成本上漲時,LED企業幾乎沒有向下轉移成本的籌碼,只能默默承受虧損。
不然市場上也存在樂觀看法,認為LED産業只是目前處於低谷,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迎來週期性復蘇。實際上,今年上半年,伴隨消費電子復蘇,LED企業也有所回暖。比如乾照光電這樣的企業扭虧為盈,那些仍然“賠錢”的企業,虧損幅度也有所收窄。
例如聚燦光電錶示:照明行業處於修復期,此前受抑制的家庭裝修、文旅活動、體育賽事等多項需求逐步復蘇,居民娛樂活動回歸正常軌道,加快了LED産品庫存的出清。
不過在專家看來,企業並不能單純依靠週期就走出困境。洪仕賓認為,行業的確存在小週期,但更重要的是整體大趨勢。當大趨勢下滑,一些波動中的小週期,不能把公司重新推回上升軌道。
具體來説,2010—2015年,由於相關節能政策推行,LED大幅替代傳統白熾燈,擁有了五年盈利窗口期。但自2016年開始,全球市場進入成熟期,由於産能過剩,産品價格下降迅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如今,也就是説“觸底”之後基本沒有反彈,一直處在“低利潤階段”。
想要打開局面只能依賴新技術,例如Micro LED、mini LED等。新技術可以用在穿戴設備、大屏顯示,政務系統、交通系統中。4K、8K顯示也給了新技術用武之地。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新能源車,Trend Force預計,2024年全球LED市場將達到130億美元,年增長率約3%,主要受益於汽車照明。
但同時專家也指出,即便是mini LED、Micro LED,也不能通過漲價來修複利潤。其背後的成長邏輯,是這些低功耗、高整合、高顯示效果的産品取代了傳統LED,刺激了下游的換新需求。另外,在售價維持穩定的同時,企業還要通過完善技術來“降本增效”,從生産環節中擠出利潤。
(責任編輯:柯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