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預計,2022年高校應屆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人,面對就業壓力的不僅是畢業生群體,還有各大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液態職場之下,如何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成為各大高校共同關注的問題。在智聯招聘舉辦的2021中國年度最佳僱主頒獎典禮上,最佳高校就業典範獎、最佳高校就業優才獎、最佳高校就業創新獎和最佳高校就業人氣獎四大“最佳高校”獎出爐,近百家高校獲獎,這些高校在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方面的教育變革實踐,為國內3000多家高校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成功經驗。
最佳僱主評選高度務實,並非只有名校才能獲獎
此次,每個分獎項之下分別有超過20家高校獲獎。獲得最佳高校就業典範獎的有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復旦大學等;獲得最佳高校就業優才獎的高校有安徽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東北大學等;獲得最佳高校就業創新獎的有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高校;福州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高校獲得最佳高校就業人氣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次獲獎高校有大量的“雙一流”頂級名校的身影,但一些綜合排名並不高的很多高校也在獲獎之列,這也意味著,並不是只有名校才能獲獎,高校就業辦的工作成果從僱主的反饋中會得到更立體化的評價。
液態職場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應直接面向市場
從智聯招聘最佳僱主頒獎典禮傳遞出來的資訊來看,這些高校之所以獲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的人才培育高度“液態化”——在液態職場下,獲獎高校能夠實時洞察市場對於人才需求的變化,並據此及時調整學科體系和人才培育模式,以提升他們的畢業生在液態職場中的就業力和僱主吸引力。
在頒獎典禮現場,教育部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寧小華透露,教育部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高校畢業生離校就業跟蹤調查,其中重要的目的就是動態掌握應屆畢業生離校三個月後的就業反饋和用人單位反饋,從畢業生和僱主兩個方面雙向摸底,評估國內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匹配度,並將結果反饋到各個高校,以便他們優化學科、專業設置,改進人才培養模式。
液態職場趨勢下,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素質要求,各大高校需要及時洞察僱主市場的需求變化,並據此優化學科自己的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的品質。
“中國年度最佳僱主”是一項中國最佳僱主的評選活動,由中國領先的人力資本生態價值鏈平臺智聯招聘發起,旨在以獨立客觀的立場,通過專業科學的調查評選,發現中國僱主品牌標桿企業,並挖掘這些最佳僱主在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本領域的發展趨勢,從而為更多企業在管理及僱主品牌戰略方面提供諮詢和服務。同時通過洞察職場需求變化,為求職者提供 “好僱主”、“好工作”的有效標準,進一步加強僱主與僱員的相互協作,實現僱主與僱員的 “雙贏”發展。
(責任編輯:解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