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科技10月23日訊 近日有不少網友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帖稱,自己在央行徵信中心查詢自己的徵信額度,發現與自己實際的借貸額度有出入,因此,紛紛質疑京東金融等平臺是否挪用了用戶額度資金。
事實上,早在2023年就有用戶在社交媒體對花唄、白條等引發的徵信相關問題提出質疑,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是網民對徵信報告的“誤讀”:“徵信報告中的餘額,指的不是還能借款的餘額,而是你的借款剩餘本金。比如你的花唄、白條額度有5萬元,目前沒有借款,那麼信用額度就是5萬元,餘額是0”;“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挪用用戶借款額度的説法,完全來自誤解”。
“第一次查詢自己的徵信報告,居然來自一次誤會。”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上已經出現大批徵信普及貼,有網民留言評論稱,“人就是在誤解中長大的,每次都會解鎖一個新技能。”
記者發現,網際網路徵信每過幾年就會因不同原因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如據《北京青年報》2021年報道,有用戶突然接到平臺欠款還錢資訊,發現自己“騎某某單車花費1.5元,也被開通了消費貸款”,另一位知名創業者、默安科技創始人兼CTO魏興國(雲舒),也曾炮轟某知名平臺,在自己不知情下開通貸款,造成自己逾期,還款時還引導只按10%最低還款額度,“最大化平臺利息收益”。至今,類似的投訴仍然充斥網路。
“因為誤會因禍得福,多虧這次是花唄跟白條的烏龍!”有網友在小紅書評論稱,螞蟻花唄、京東白條這些主流電商平臺的消費貸款,至少是自己主動開通、能提供實實在在的免息和優惠權益。相比之下,生活服務類平臺的消費貸金額小、頻次多,開通更為隱蔽,經常讓人一不小心就“踩坑”,“開通消費貸,一定要擦亮眼睛。”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