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據《深圳特區報》報道,8日下午,深圳市委副書記、深圳市華星光電G11項目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華楠等人到深圳光明新區調研,主要考察了TCL集團旗下華星光電G11項目建設前期進展情況。
今年5月,TCL集團美國子公司就曾在官網發佈了一條華星光電將投資500億元建設液晶面板11代線的消息。當時TCL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公司研究論證11代線的工作已經進行了較長時間,尚未啟動決策程式,仍存在不確定性。
據了解,華星光電目前在深圳設有T1和T2兩條8.5代産線,是僅次於京東方的第二大面板廠,在全球排名第六。
預計2019年實現量産
報道稱,華星光電G11項目,即華星光電11代新型液晶顯示面板生産線項目。項目總投資近500億元,著眼于生産65寸以上的高畫質大尺寸液晶面板。目前國內企業主流面板生産線是8代和8.5代,在65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國內電視整機廠商一般都只能從國外進口。華星光電11代線一旦建成,將成為全球最高世代,也是投資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産線。該項目擬選址深圳光明新區,計劃年底開工,2019年實現量産。
深圳市對華星光電這一11代液晶面板生産線的投資項目極為重視,但目前仍不清楚相應的投資細節。李華楠一行詳細了解項目規劃、資金籌措、建設進度安排等前期籌備工作,並就16項問題進行了研討,現場協調推進,確保項目今年底開工建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華星光電投資11代線有其獨特背景:目前國內電視平均尺寸正在快速擴大,平均尺寸為46寸,高於全球平均尺寸。再過4年,全球平均尺寸達到45.6寸,而中國預計達到50寸,未來三四年55寸、65寸甚至75寸會成為市場的主流。一些公共服務如政務、機場、教育以及廣告,都會催生大量的大屏需求。
對於為何要投資11代線,此前TCL集團美國子公司也在發佈的消息中稱,雖然傳統螢幕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但對大尺寸高解析度面板的需求卻很大;全球市場已經看到了主流電視尺寸的變化,對大尺寸電視機的需求預計將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在項目完成後,11代面板線將使TCL滿足這個新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
“這個項目已經傳了很久,這次相當於落地。就華星光電來講,它的佈局主要還是以TV為主,而TV的趨勢就是大尺寸化,11代線就是針對65寸以上的市場。”市場調研機構IHS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表示,投資11代線實際上符合華星光電自身定位。
國內超大尺寸面板基本靠進口
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國內面板企業的主流生産線是8代和8.5代,而更高世代的生産線目前仍是空白,在65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面板上,國內電視整機廠商一般都只能從國外進口。
在華星光電之前,2015年底總投資400億元的京東方TFT-LCD10.5代線項目和總投資15億美元的康寧液晶玻璃工廠項目在合肥新站區同步開工建設。TCL方面計劃投資11代線,其目的一方面可能是補足自身在超大尺寸液晶的結構性短缺,另一方面則可能是試圖跟進京東方。
在張兵看來,華星光電佈局11代線的市場值得期待。“大尺寸量比較少,不是每個品牌每個面板廠商都會去做,像夏普的10代線就是做60/70/80寸,三星就做75/82/85寸,每個廠商不可能去佈局所有的大尺寸,並不是説難度的問題,而是市場規模不夠。”
顯然,華星光電在未來的市場拓展上仍存在一些挑戰。張兵表示:“大尺寸面板製造技術肯定不是問題,但確實是需要很強的品牌通路才行的。它是高溢價的産品,這個尺寸基本上要靠一線品牌去推動。在液晶面板發展初期,超大尺寸基本都是以夏普、三星做得最多。”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華星光電的11代線預計要在2019年才能實現量産,而目前有關下一代顯示技術路線的討論早已發酵多時,尤其是OLED正在被業界廣泛關注,這些新技術是否會對華星光電造成影響呢?
對此,一位面板企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達了這方面的憂慮:“華星光電應該是謹慎調研反覆權衡才定的,不能説不對,但確實有風險。尤其是像現在蘋果出了智慧手錶之後,手錶、鬧鐘和掛曆等産品一下子幾乎就沒了,誰知道後面會有哪個産業完全替代液晶面板?”但他同時相信,至少未來5年內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光景不會差。
張兵也認為,目前談論OLED完全替代液晶面板仍然為時尚早。
(責任編輯:書海)
免責聲明:中國網科技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